饭桌上的生命顿悟

每年的圣诞节,都是我们全家出国旅行的日子。2018年也不例外,我们选择了澳洲的雪梨和墨尔本,度过了一个充满了阳光、海滩和汗水的圣诞节。

2019年的一月一日,两个青春期的儿子要求我们实现他们的愿望~吃澳洲的牛排!这是他们在没来到澳洲之前就不停提到的渴望。于是两个青春期的大男生,就自己上网,选择了在墨尔本Yarra River南岸的Meat & Wine Co.,作为2019年第一顿的晚餐。

当我们好不容易在晚上将近九点坐下来之后,两个儿子开始兴奋地在菜单上搜寻他们当晚的猎物。由于当时我正在减重的过程当中,因此在一家以卖大肉为诉求的餐厅的菜单上看来看去,发现自己不知道从何下手,着实彷徨了好一阵子。(我特别把当时我看的菜单贴在下方,让您体会一下当时我的彷徨:-))最后,两个儿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各自选择了不同部位的牛排。妈妈自己则是选择半份的猪肋排。我则是点了一份意大利面和希腊沙拉。

当女侍为我们完成了点餐,把菜单收走了以后,看着满脸期待和兴奋的两个儿子,我突然有了一份顿悟。

伴随那份顿悟而来的,是一种狂喜。

我之所以有那份狂喜,是因为我终于体会,也感悟到,生命的意义了。


在这次去澳洲的旅行,我是家人中间购物件数和金额都最少的。原因很简单,我觉得我似乎该有的都有了 - 而且我越来越不喜欢多余。衬衫,能应付一周出差的量就好;鞋子,只买耐穿的,然后就固定穿那几双。多拥有一件物品的短暂快乐,比起事后我要为那件物品整理与收纳的累赘相比,越来越微不足道。

我不但买的最少,我也吃的最少。去年,我终于勇敢承认自己有高血压,并且开始每天吃药控制;在门诊的时候,医生说了一个我早已经知道,但却从来没有能成功影响我的饮食习惯的保健常识:控制血压最好的方法,就是减重。于是,我开始控制饮食,粗茶淡饭,还经常不吃晚餐。

我感觉到,随着年纪渐长,我似乎已经过了追求拥有的年纪。不是说我真的吃过了所有的美食,或走遍了所有想去的地方。而是我明显感觉到,驱动我的,让我觉得有意义的,不再是物质或感官的拥有,而是一种相反的力量。

那种力量在一月一号晚上点完餐之后,以一种最纯粹的形式涌现。

那就是无私的奉献,纯然的付出。当下,我的身心感受到最高频的升华和喜悦。

我已经从向世界索求,满足自己的阶段,迈入给予的阶段了。也就是说,我的肉身和欲望,再怎么过度的供养,我不但无法承载,也无法再让我感到快乐。相反的,忘了自己,没有条件的付出,才是我这阶段的生命最能感受喜悦的行为。

或许,我已经有幸,开始窥见马斯洛金字塔顶端的‘超越自我’,也就人类最高层次需求,向我投射的第一道光芒了。

这个顿悟,是否能让我们的下半个人生过得更好呢?

这是有挑战的。


人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我们最初依靠父母提供的资源来维持生命,成年后从社会索求资源,壮大自己;等我们稍有基础了,我们就组成家庭,为家人付出。但是多数人即使有了自己的家庭,都还是持续地的向外索求,因为我们不论从物质、到安全感、甚至自我认同,都还没有完全被满足。于是我们在这些阶段所建构的关系,背后都还是需求驱动的、有目的的、有条件的,都是为了要满足自己的。所以我们很难在每一个付出里面保持纯粹,因为我们都有太多的期待 - 期待别人来满足我们,填补我们内在的空缺。而这种隐隐约约的渴望,正是我们在处理关系和面对未来的时候,焦虑、忐忑的根源。

在我们都还不丰盛的时候,生命的进程就开始要求我们改变身份,从索求者成为给予者。我们才刚能够独立生存,很快就变成了要照顾他人的父母、经理和子女。于是我们内在的空缺在背后拉扯操控我们,让我们在所有的当下都过着条件式(conditional)、交易式(transactional)的生活。所有的关系,都是交换,都有条件,都有期待。但是期待不可能永远被满足;于是,我们就让他人决定了我们每天的喜怒哀乐。我们成了外在环境的傀儡(puppet),身不由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这么反应,这么生活。

所以我们会有那么多不快乐的婚姻,那么多破碎的亲子关系,那么多办公室的争吵和不和谐,原因很简单。

因为我们没办法忘了自己。

这就是我执。我们靠着自我意识(self identity)认识自己、维护自己的价值感,但同时也放任自我意识操控我们,和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不断产生冲突,得不到快乐。

但其实个人都渴望放下自我意识这个沉重的包袱。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宗教 - 因为我们在歌颂赞美神祗的同时,我们完全的交托并遗忘了自己;因为我们在承认自己的罪或向神父告解的时候,我们把沉重的罪身给卸下,并在神的面前得到完全的原谅。

我们没有自我活不下去,但是自我又使我们不堪重负,远离快乐。

然而一旦忘了自己,我们就当下完成了自我救赎,离苦得乐。

也许,我们真的如法国哲学家彼埃尔·泰尔哈德所说的,‘我们不是有神性体验的凡人,而是在体验红尘的神’(“We are not human beings having a spiritual experience.  We are spiritual beings having a human experience.")。

也许,人生就是一场在‘人性中困顿,在神性中圆满’的修行。


要时刻感受到无私奉献所带来的神圣喜悦,只需要改变我们的一个信念。我们只需要相信,无私的奉献,才是内心丰盛的根源,而不是物质的拥有。我们在无私奉献中所付出的爱是我们能播下最强大的种子,会带给我们生生不息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因着我们的努力,又会转化成物质的丰盛。我们在获得灵性升华的同时,也收获了富足的生活。

如果我们要更夯实丰盛不只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更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那就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同时学会时刻感恩。感恩所会带来的丰盛力量,请参阅我的另一篇文章‘取回人生的主动权,你只需要做一件事’。

奉献,是人类的最高需求,也是生活和领导的最高境界。我们距离最高品质的生命使用方式,只有一个念头的距离。

选择丰盛。



我是胡家闳,是敏捷变革中心的创办人,也是一名高管教练,领导力发展顾问和培训师。我的使命是让职场中的人们多一些意义,快乐和成就感。我热爱的议题包括组织级敏捷变革,敏捷领导力,学习敏锐度发展,影响力,领导气场,能量管理,执行层简报技巧。

我曾经是光辉国际合益集团的合伙人,也曾经是两家上市公司的CFO,创业公司CEO/COO,投行/VC的白领。我毕业于美国沃顿商学院,及台湾交通大学。

敏捷变革中心(Center for Agile Transformation, CAT)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组织敏捷转型及敏捷领导力发展的咨询公司。我们由中国第一批受过美国敏捷联盟专业认证的敏捷教练所组成。我们具备丰富的敏捷实践经验,也都热爱分享和服务我们的客户。

微信用户名:remington_hu

微信公众号:敏捷变革中心

联络方式:rhu@c4at.cn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wanglha/article/details/48713217 ...
    一帅阅读 1,943评论 0 3
  •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自从1982年由“路县长”徐启斌在全国推广进行推广之后,已经在中国传了几十年,每个人都耳熟...
    回佳农业科技阅读 516评论 0 0
  • --------hive 数据仓库 hive底层执行引擎有 MapReduce Tez Spark 压缩 GZI...
    Yagami_阅读 352评论 0 1
  • 曾几何时,这个词的一出现,就预示着心情已经可以做到心如止水,只是偶尔泛有一丝丝的悸动。 昨晚梦到了,是因为白天太过...
    陌雨沐阅读 259评论 0 0
  • 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
    Sarah腊梅阅读 3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