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王子
在一个幼儿园大班里,师生们用一年时间共读李欧·李奥尼的绘本作品,孩子们在故事中探索世界、认知自己。
共读绘本的课堂,是未知又创新的,因为作为老师,根本无法预测出,哪一个绘本故事会给哪一个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图书《共读绘本的一年》中的内容,其中有个叫“沃特”的自卑男孩,在绘本《佩泽提诺》中,找到了自信,获得快乐。
一、自卑男孩沃特
《佩泽提诺》中的“人物”都是有小色块组成的,这个风格和沃特的画作很像——这是瑞妮发现的,她认为沃特和李奥尼很像。
沃特刚从波兰移民过来,波兰语很流利,可以读波兰语小书,也能用波兰语写感谢信,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比班上所有的孩子语言水平都要高。
但是沃特很自卑,他讲不好英语,说话声音细小,自我评价很低。
每当老师请他讲个故事,或画幅画时,他就会说“我做不到!”
他的绘画本涂满了《佩泽提诺》风格的色块,不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画,而是把这样画当做画的没有其他小朋友好的证据。
老师(《共读绘本的一年》的作者)对此担心又苦恼,特意安排他和瑞妮同桌,希望活泼自信的瑞妮能影响他。
但是,只要面对老师,沃特就变得畏畏缩缩、磕磕巴巴。
二、佩泽提诺是个小小的方块
佩泽提诺(故事中叫小P)和沃特一样自卑。他是一个橘色小方块。
在它居住的地方,别人都很厉害,由很多颜色不同的色块组成,名字就体现了能耐,比如飞毛腿、大块头、游得快……等等。
小P只是一个小小的方块,它怀疑自己是别人身上掉下的一块。
“我是你的一小块吗?”每遇到一个人,他都去询问,得到的全是否定。
后来他在砰砰岛摔倒,碎成很多小块,他把碎块重新组合,终于明白了自己和别人一样,也是有好多小块组成的,根本不是别人身上掉下的一块,他就是他自己。
老师读这个故事感到愤怒,她认为小P遇到的人都太傲慢,不友好,让小P感到自卑。
小朋友的不这么看。
她们认为,那些大色块是小P的长辈,是家人;小P现在什么都不会,是因为他还小。他们那样对待小P,并不是刻薄和傲慢,而是它们都是大人,很完整,不需要小孩子去填补空白。
老师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发现,沃特的自卑是自己造成的。因为沃特和班级同学玩的很好很开心,小朋友们也很喜欢他,只是面对自己这个时,沃特才变成自卑的孩子。
老师自我审视,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正视过沃特画的那些小块儿,还发现,沃特的那句“我做不到”,只在有人要教育他的时候他才说。
由此,薇薇安老师联想到,《佩泽提诺》中的砰砰砰实际上代表学校,小P就是每一个初入学的新生。
孩子们都碎成一块一块,成人们才得以观察、贴上标签、在分门别类。只是,经过这样的分解,孩子怎么可能再变回完整的一个?
实际上,最初,孩子们就是完整的个体,这才是最可悲的!
三、石头一样的老师
孩子们反对老师把砰砰岛想成学校,因为砰砰岛到处都是石头,没有老师的地方怎么会是学校呢?
作者写到“可我认识很多像石头一样的老师,没人能够说服他们、或者改变他们的做法。有时候,我也是那样的老师”
《佩泽提诺》被孩子们称做“沃特的书”,老师开始认真看沃特涂鸦,请他用波兰语说出自己的名字,这一次,他提高了声调回答。
老师认为,是沃特把她身上掉下的一小块还了回来。
很有意思的是,,书中隐藏的深刻,被孩子们排演《佩泽提诺》时完整体现:
扮演大块头的孩子说:“要是我有一小块不见了,怎么还能这么强壮?”然后他又补充解释了几句“要是我有一小块不见了,我就坏了。不可能这么强壮。”
另一个大块头扮演者说:“我们只是这么觉得。我们其实很害怕检查自己身上是不是掉了一小块,也许我们应该检查一下。”
扮演小P的瑞妮说“你们全都认为自己比我们强,因为你们从没掉过任何一块,可那又有什么了不起?”
在孩子们的演绎中,故事有了圆满大结局:
小P不再等着被人认可,而成为真理的使者。大块头们也明白了,小p需要他们,他们也同样需要小p。
《共读绘本的一年》这本书中的孩子和老师,都领悟到了《佩泽提诺》的深刻,你领悟到了吗?
你是否觉察到,自己掉了一小块?
如果你的孩子自卑怯懦,那不是他的错,或许他遇到的大人都是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