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朝晋暮楚

公元前597年。

郑国在楚军包围攻打三个月后,实在支持不下去了,被楚军攻陷都城,郑襄公肉袒牵羊,迎接楚国的军队,请求投降。

注:1.【郑襄公:姬姓,名坚。郑灵公庶弟。即位后依违于晋、楚两大国之间。襄公八年,因与晋盟,楚庄王出兵攻郑,围郑三月。晋军未及援,襄公肉袒牵羊,以城降楚。庄王却三十里与郑和。旋晋军至,楚师还击,郑助之,遂败晋军。在位十八年。】

2.【“肉袒牵羊”始于武王伐纣,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殷纣王的哥哥微子投降周朝。《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楚庄王接受了郑国投降,准备班师回国。

这时得到晋国军队前来救援郑国的消息,于是楚军掉头,来到管城,安营扎寨,等待晋国的军队。

这时,晋国的军队已经度过黄河,在敖、鄗二山之间安营扎寨。

注:1.【管城:河南郑州市】

2.【敖、鄗(hao)二山:古代山峰名。今河南荥阳市西北】

郑襄公得知晋军人多势众,担心晋国一旦战胜了楚国,就会以郑国投降归顺楚国为理由前来讨伐郑国(郑襄公探知晋兵众盛,恐一旦战胜,将讨郑从楚之罪)。

于是召集群臣计议。

大夫皇戍上奏说:“我请求出使去晋军大营,劝说他们与楚国交战。如果晋国胜利就归顺晋国,楚国胜利就归顺楚国。见风使舵,谁强大就跟谁,还有什么可说的(择强而事,何患焉)?”

郑伯(郑襄公)赞成这个主意,就派皇戍前往晋军大营,表达郑伯的意思,说:“我家主公盼望贵国的救援,就像盼望及时雨一样。只是因为社稷马上就要灭亡了,不得已才屈服于楚国,不至于让郑国彻底灭亡,实在没有背叛晋国的意思。楚国军队战胜了我们,必然骄傲,况且又出国作战时间很久了,将士都很疲惫,如果贵国发动进攻,我郑国愿意跟随,支援你们(寡君待上国之救,如望时雨。以社稷之将危,偷安于楚,聊以救亡,非敢背晋也。楚师胜郑而骄,且久出疲敝,晋若击之,敝邑愿为后继)。”

先穀(gu)说:“打败楚国,收服郑国,就在此一举了(败楚服郑,在此一举矣)。”

栾书说:“郑国人反复无常,他的话不能相信!”

赵同、赵括说:“郑国还要助战,这是个机会,机不可失,彘子(先穀)说的对!”

于是赵同、赵括就不等主帅荀林父下命令,擅自和先穀就答应了皇戍一起攻打楚军的约定。

谁知那边郑襄公又另外派遣使臣前往楚军大营,也劝楚王与晋军交战。

这是在两边挑拨,希望你们两家打起来,我好坐山观虎斗,坐观成败的意思。

楚国令尹孙叔敖顾虑晋军强盛,对楚王说:“晋人没有决战的意思,不如请求讲和。讲和不成,再进行交战。这样,晋国就理亏了。”

楚庄王同意了,派蔡鸠居作为使臣前往晋军大营,请求罢战讲和。

荀林父大喜,说:“这是两国的福分啊!”

一旁的先穀却是不一样的态度,对蔡鸠居大骂道:“你们抢夺了我们的属国,又用讲和来缓解我们(汝夺我属国。又以和局缓我)。即使元帅同意讲和,我先穀却不答应,一定要将你们杀个片甲不留,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厉害!快去回报你的君主,教他早早逃走,还能饶他一命!”

蔡鸠居挨了一顿骂,抱头而窜,刚要走出营门,又遇见赵同、赵括兄弟,拿剑指着他说:“你如果再来,我就杀了你!”

蔡鸠居走出了晋军大营,又遇上晋军将领赵旃(zhan),弯弓搭箭指向他,说道:“你是我箭下之鬼,早晚杀了你。你快回去传话,让你蛮王小心点!”

蔡鸠居回到本寨,奏知楚庄王,楚庄王大怒,问众将:“谁敢去挑战?”大将乐伯应声而出,大声说:“我愿往!”

乐伯乘单车,许伯为御者,摄叔为车右,许伯驱车如风,直接逼近晋军营寨。乐伯故意代替御者执辔,让许伯下车整理马的鞍辔,表达自己很放松、对晋军很蔑视的意思(饰马正鞅,以示闲暇),有一队十几人的巡逻兵走过来(有游兵十余人过之),乐伯不慌不忙,放出一箭,射倒一人。摄叔跳下车,又空手生擒一人,飞身上车,其余的巡逻兵呼喊着逃走了。

注:【鞅:yang,指套在马脖子上用以负轭的皮带】

许伯仍旧驾车,往本营而驰,晋军得知楚将挑战杀人,分成三路追杀过来,鲍癸居中,左有逢宁,右有逢盖。

乐伯大声喊道:“我左射马,右射人,射错了,就算我输!”

就将雕弓拉满,左一箭,右一箭,有分有寸,一点不差,左边连射倒三四匹马,马倒,车翻,战车不能动了,右边逢盖面门也中了一箭,军士被箭伤者很多,左右两路追兵,都吓傻了,不敢再追了,只有猛将鲍癸单车紧紧追赶。

眼看着就要追上了,这时乐伯只剩下一枝箭了,搭上弓靶,要射向鲍癸,心里却想道:“我这支箭如果射不中他,必然被他追上,受到他的攻击。”正转念间,车驰马骤之际,跑出一头麋鹿,在乐伯面前经过,乐伯心念一转,一箭望麋鹿射去,贯穿麋鹿,就让摄叔下车,拿着麋鹿,献给鲍癸,说:“送您这个礼物,给兄弟们改善一下伙食吧(愿充从者之膳)!”

鲍癸看到乐伯箭无虚发,心里也很惊慌,借着送麋鹿的由头,松了一口气,也就顺水推舟,假意叹道:“楚将有礼,我不能再追杀了!”于是调转车头,回去了。

乐伯就一路张扬,也回去了。

有诗为证:

单车挑战骋豪雄,车似雷轰马似龙。

神箭将军谁不怕?追军缩首去如风。

这是公元前597年邲之战前晋楚两军的第一次试探。


晋将魏錡(qi)得知鲍癸放走了乐伯,心中大怒,对元帅荀林父说:“楚军前来挑战,我们却没有一个人敢出去迎战,这不是被楚人笑话吗?小将也请求以单车前往楚营,试探一下敌军的强弱。”

赵旃(zhan)说:“小将愿同魏将军一同走一趟。”

荀林父说:“楚军前来求和,然后才来挑战,你如果去楚军大营,也要先以和谈的名义,才算是礼尚往来,然后在去挑战。”

魏錡回答说:“那我就先去请和。”

赵旃先送魏錡登车,对魏錡说:“将军像蔡鸠居一样出使,我像乐伯一样单车挑战,咱俩各有分工,各行其事!”

却说上军元帅士会,听说赵、魏二将请令前往楚营,慌忙来见荀林父,想要阻止他俩的行动,来到中军,二将已经出发了。

士会私下里对荀林父说:“魏錡、赵旃自恃先世之功,没有得到重用,时常怀有怨望之心,况且血气方刚,不知进退,此行必然引起楚军愤怒,倘若楚军突然趁我不备攻击我们,拿什么对抗呢(倘楚兵猝然乘我,何以御之)?”

这时副将郤克也说:“楚军意图难以猜测,不可不备。”

先穀在旁边大叫道:“早晚都要开战,为什么要准备呢(旦晚厮杀,何以备为)?”

荀林父犹豫,不能决断。

注:【何以备为:句式“何以...为”,意思是“为什么要...”,其中“何以”是宾语前置,正常顺序是“以何”。】

士会退出中军大帐后,对郤克说:“荀林父就是个木偶!我们要自己做好打算了(荀伯木偶耳!我等宜自为计)。”

注:【荀伯:荀林父,字伯。死后谥桓,又称桓子。因其曾将中行,又称中行桓子。】

士会就派郤克约会上军大夫巩朔、韩穿,各率本部兵,分为三股力量,埋伏在敖山之前,中军大夫赵婴齐,也顾虑晋军失败,提前派人在黄河渡口准备好船只。


话分两头,再说魏錡一心嫉妒荀林父当上主帅,想要败坏他的名声,在荀林父面前说是前去请和,来到楚军大营后,却说是前来请战的,洋洋得意地回来了。

楚将潘党知蔡鸠居出使晋营时,受了晋将的辱骂,今天魏錡来了,正好报仇,急忙来到中军,魏錡已经出营走了,于是就策马来追,魏錡走到大泽(一大片水草地),看到敌人追来了,正要与他们交战,忽然见到大泽中有六头麋鹿,想起楚将献麋鹿的事,就拿起弓简,也射倒一头麋鹿,让御者献给潘党,说:“之前承蒙乐将军赐麋鹿,我们也回敬一下。”

潘党笑着说:“他这是要我也学那一套啊(彼欲我描旧样耳)。我如果再追他,就显得我楚国人无礼了。”

也命令御者回车而返。

魏錡回到晋军大营,对主帅荀林父撒谎说:“楚王不同意讲和,一定要打一仗,决一胜负。”

这是公元前597年邲之战前晋楚两军的第二次试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