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巨婴国》终于断断续续的读完了,之前听朋友说这本书竟然被禁了(连豆瓣上的页面都点不进去了),很吃惊。整本书挺精彩的,我给9分。但没想到网上竟然骂声一片,有些人认为不够学术,北大出来的心理学者也就那样,逻辑不够严密,内容重复较多,是一部碎片化拼凑的书。但有一个网友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说你们只顾(在头脑上)争论,难道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感到灵魂震颤吗?是的,我正是有这样的感受,很多地方感觉都像在说自己,不禁脸红,痛彻心扉。虽然武用“巨婴”的概念力图揭示中国家庭问题的野心太大,解释力难免不够全面,但不得不说依靠他上万小时的心理师咨询经验,还是碰触到了我们的文化内核,每一篇文章读起来都很过瘾,从中学到了很多。虽然它不那么理论,不那么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但它是有真精神的,是通俗的,大众都能读的懂,不知有多少迷惘的人将从中受益。所以我认为形式不是最重要,还是要看内容和观点。如今武志红火了,难免引起一些书斋里的读书人的嫉妒,这很正常。同时,可能一部分人中传统文化的毒太深,武的解剖令他们内心极度不适吧。总之,如果你渴求认识自己,改进自己,这本书一定能给你提供一些线索。
读《巨婴国》印象最深的是,很多中国男人活成了“中国式好人”,像道德僵尸一般,对什么都没有感觉,没啥欲望,很冷漠。因为受文化压迫得厉害,在外怂,在家横(皇帝梦),封闭,没有自我,整个人非常扭曲。也就是说很少有真正活出自己的,偶尔有一两个(如岳飞、乔峰)就会死的很惨,我在想这大概就是为何我们落后挨打的真正原因吧,是我们自己限制了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给主动束缚起来(想想一些口口声声自称为自己孩子好的家长吧,让孩子选择自己认为好的职业,不允许不放手,不让孩子向着自己的兴趣成长,等于是阻碍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何等悲哀)。因为我们害怕人的内在能量,就设计一个体制去压抑它(不是有意识的,是演化的),比如忠孝文化,培养顺民,试图把可怕的能量锁在笼子中。所以一个孩童还活蹦乱跳,但越长大越没有活力。而能量如果活出来就会很精彩(武志红用被看见就是照亮的,否则就是黑暗),否则就会成为诅咒,是黑暗的力量,是死神,”身体软塌塌的”,很少有昂首挺胸的。平时会看到,很多人虽然年龄上长大了,但并没有真正成人,婴儿心理严重,所以“孩子”们在一起就没有足够的理性,加上每个人都有渴望全能的欲望,就会互相残害,越是亲人有时越是残害的厉害,亲人之间互相“绞杀”,追求控制,你必须听我的,按我的意志去活,导致被控制的人没有活力,能量严重萎缩。
对于我自己,虽然家里人并没有那么有意识到控制我,但说实在的一直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除了十岁左右叛逆了两年,后面就一直是好学生,好儿子,好同志,活的一点也不开心,其实我内心渴望创造,渴望充满活力和清楚的想法。很久以来,如何才能有创造力是困扰我的首要难题,一直在苦苦思索。我非常羡慕这样的人,比如不断的有好主意,就像拥有一个用不完的百宝箱,比如做起事来非常投入,非常享受,做出来的东西很优美。后来明白,是因为这些人比较充分的活出了自己,比较自主,首先考虑自己的想法,专注在自己身上,不会顾忌那么多外在的东西。所以,为什么有的人有明确的追求,知道自己要什么?那是他们本就活的洒脱。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从小就忽略或压抑自己的感受,甚至自己内在攻击自己,导致逐渐内在的感觉不畅,就像是堵住了感受的通道,逐渐跟自己失去了链接。如果我们刻意阻碍我们的感受,就是在主动削弱生命力。最强烈的感受就是爱,是悲悯的情怀。如果我们变得冷漠,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成为情感丰沛的人,这本来是基本的,但有时却变成奢望。但无论如何,先回到自己,恢复基本的感受。
这是一个体觉醒的时代,千年一次的大变革机遇,真的很感激在这里我们有可能活出真正的自己。要想做自己,首先就要能够自由选择,自主做决定,哪怕是错的也要去试,去印证,不断的摸索。要自主做决定,首先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敏锐的觉知,内心有着强烈的渴望。没有这一前提,所谓活出自己都还只是准备工作。但要知道想要什么,就得非常清楚,一切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所以,首先要从恢复感受开始,提高感知能力。感受某种程度上是内心的声音,我们就是因为听不到或听不清内心的声音,面临选择时才不知所措,难以做到乔布斯说的追随自己的内心生活。所以哪怕内心的声音非常微弱,都要去呵护它,认真听取它,培育好的环境,让它茁壮成长,变得越来越强。
我们的成长史上,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归结起来,可以视作感受的不畅。读了《巨婴国》,我明白一个人要有个性,要活出自己,首先就要尊重自己的自然感受,然后表达,久了就你就是你自己——某种程度上各种感受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但如果对感受的处理不当,会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个性的解放,首先要做到感受的无碍。无论是开心还是痛苦,还是无感(漠然),或者攻击欲,都正视它,感受它,释放它,与它在一起。
就这样,从留意自己的感受开始爱自己,总有一天你就会坚定的说,我要这个,我不要那个,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随时随地的表达你的感受和主张。这一天就是值得祝贺的日子(当然有了感受并不意味着一定顺从,因为人还有自由意志,那时你违反感受作出的选择也依然是好的,因为是你心甘情愿的选择,你对自己负责了,这是更高一层的努力,就是对感受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