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是实施六A原则的第一步:接纳。
要正确地实施六A原则,必须以"接纳"开始。因为这绝对是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接纳分:无条件的接纳和有条件的接纳。
最理想的是无条件的接纳一 向孩子表达你的爱,让他们懂得:不论他们的言行举止如何,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多么的失败,我们会始终如一的爱他们。
有条件的接纳一 在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候才接纳他们。一旦孩子做错了事,失败了,不听话了,或不讲道理时,这些接纳就烟消云散了。
无条件的接纳基于你的孩子本身具有无限的价值。在无条件接纳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他们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更有安全感,使孩子更加愿意敞开自己,能在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更多的信任。
反之有条件的接纳着重孩子的行为。孩子顺从了,表现良好了,才会被接纳。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在你面前透明敞开,你们相互间的信任也会越来越贫乏。
让一个孩子感到被接纳,特别是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接纳,会给他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倘若总是对孩子说他这个不对,那个不好,那么他会由此产生这样约结论:“我一文不值,一点都没用。"
没有被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接纳,孩子也会拒绝接纳自己,这也是造成孩子自卑感的症结所在。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要早听我的话,还至于落到今天这样吗? "
"事已至此,哭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小时侯就从长辈那里经常听到,当时心里是感到不舒服的。然而,在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又会把小时候听到这些话再次重复说给孩子听。可是我们明明知道这样做起不到任何积极的效果,反而会导致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
既然无条件的接纳这么重要,我们究竟该怎么对孩子充分的接纳和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我们爱的不是他们的行为,而是他们本人?
认真倾听是接纳的最佳途径之一。当有人对我们的好与坏、喜与忧、成与败都以深切的关怀来倾听,我们就会知道,这个人就是接纳我们的人。
我们不但要用心听,而且还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要不加任何评判地去听,要认同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同时对孩子的感受给予及时的回应。 当孩子情绪高昂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以喜乐来回应他们,可以通过言语来表达。你可以对他们说:“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这真是太棒了!"你也可以通过行动来表示,带孩子吃一顿饭,去吃冰淇淋等等。也许你没像孩子那么兴奋,不过你的反应会让他们感到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