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讲课程介绍&第一讲预备知识

第零讲 课程介绍

AI因为其高速廉价的算力与不断强大的模型而强大;同时也因为AI不具备人类的知识人类的逻辑推理而不够强大。

1.什么是知识?

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中积累的认识经验。

认识:对事物现象、本质、属性、状态、联系等的认识

经验:解决问题的微观方法(如步骤、操作、规则、过程、技巧等)和宏观方法(如战略、战术、计谋、策略等)

2.什么是知识表示?

研究用机器表示知识的可行性、有效性的一般方法。是一种数据结构控制结构的统一体,既考虑知识的存储又考虑知识的使用

第一讲 预备知识

人类的智能活动过程主要是一个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 。按照符号主义的观点,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要使计算机具有智能,首先必须使它拥有知识。

1.知识、信息、数据及其关系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本身无确切含义。

信息:是数据的关联,赋予数据特定的含义,仅可理解为描述性知识。只有当数据用来描述一个客观事物和客观事物的关系,形成有逻辑的数据流,他们才能被称为信息。

知识:可以是对信息的关联,也可以是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

2.知识的划分

(1)按知识的性质:概念、命题、公理、定理、规则和方法

(2)按知识作用域:常识性知识,领域性知识

(3)按知识的等级:

①零级知识:事实性知识。用于描述事物的概念、定义、属性等; 或用于描述问题的状态、环境、条件等。

②一级知识:过程性知识。用于问题求解过程的操作、演算和行为的知识。表示方式:产生式、谓词、语义网络等。

③二级知识:控制性知识,元知识或超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过程性知识的知识。例如:推理策略、搜索策略、不确定性的传播策略。

(4)按知识的层次:

①表层知识:描述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知识。例如:感性、事实性知识

②深层知识:描述客观事物本质、内涵等的知识。例如:理论知识

(5)按知识确定性:

①确定性知识:可以说明其真值为真或为假的知识

②不确定性知识:包括不精确、模糊、不完备知识

(6)按人类的思维及认识方法:

①逻辑性知识:是反映人类逻辑思维过程的知识,一般具有因果关系或难以精确描述的特点,是人类的经验性知识和直观感觉;如:人的为人处事的经验与风格

②形象性知识:通过事物形象建立起来的知识。如:什么是人?

(7)按知识的获取方式:

①显性知识:指可通过文字、语言、图形、声音等形式编码记录和传播的知识;如:教材、音视频光盘。

②隐性知识:指人们长期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不易用显性知识表达的知识。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

3.一个智能程序高水平的运行需要有关的事实知识规则知识控制知识元知识

(1)事实知识:是有关问题环境的一些事物的知识,常以“…是…”的形式出现。事实是静态的为人们共享的可公开获得的公认的知识,在知识库中属低层的知识。如:雪是白色的、鸟有翅膀、张三李四是好朋友、这辆车是张三的……

(2)规则知识:是有关问题中与事物的行动、动作相联系的因果关系知识,是动态的,常以“如果…那么…” 形式出现。

(3)控制知识:是有关问题的求解步骤技巧的知识,告诉人们怎么做一件事,也包括当有多个动作同时被激活时应选哪一个动作来执行的知识。控制知识常与程序结合在一起出现,如一个问题求解的算法可以看做是一种知识表示。

(4)元知识:是有关知识的知识,是知识库中的高层知识。包括怎样使用规则、解释规则、校验规则、解释程序结构等知识。元知识与控制知识是有重迭的,对一个大的程序来说,以元知识或说元规则形式体现控制知识更为方便,因为元知识存于知识库中,而控制知识常与程序结合在一起出现,从而不容易修改

4.知识表示的要求

(1)表示能力:能否正确、有效地表示问题。包括:表范围的广泛性、领域知识表示的高效性、对非确定性知识表示的支持程度。

(2)可利用性:可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推理。包括:对推理的适应性,对高效算法的支持程度。

(3)可实现性:要便于计算机直接对其进行处理

(4)可组织性:可以按某种方式把知识组织成某种知识结构

(5)可维护性:便于对知识的增、删、改等操作

(6)自然性:符合人们的日常习惯

(7)可理解性:知识应易读、易懂、易获取等

END:该课程将来会为大家讲到的东西

(1)知识表示方法

①状态空间法

②问题归约法

③谓词逻辑法

④语义网络法

⑤其他方法

(2)知识图谱技术

基础知识、应用技术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