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HkIS1pZqr4Q3FQxL30IFdg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来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新的启发了。大家看第三十八章上来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今天我们学“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这句话各个版本空前的统一,帛书乙本、王本、衍本、河本、傅本等等全是这样的,所以没有争议。讲“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无以为也”什么意思?“无以为也”就是没有为了什么去做的动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意思就是那种真正高明的领导者,因为老子讲的是领导者,他体现那种仁爱,他去做,施发这种仁爱,但是没有为什么的动机,不是为了自己去捞取什么。
这话的意思我给大家一点点掰开讲。首先来说这“仁”的意思,“仁”我们说仁爱,《说文解字》说“仁”就是亲,仁爱,这“仁”字今天来理解,就是人与人之间这种互相的关爱,也就是我讲的道德要素里的互相的关爱,就是“仁”。所以仁义礼智信把“仁”放到第一,这仁义礼智信就是我们讲的道德要素,我之前给大家讲过这概念。这些道德要素从何而来?是人天生的,绝对不是所谓领导者制定出来教育老百姓的,而是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有的。为什么人们会有这个呢?因为人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发现,有这样道德要素的人,他就更容易与其他人一起生活,团队有了这些道德要素,就会更加和谐,更加团结,关爱、互相忠诚、平等等等,这些道德要素促进人们更加团结。在最初人还是类人猿的时候,跟大猩猩一样,以血缘为单位集中在一起的,但是自从有了这些道德要素,人们能够更大的群体团结在一起,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
比如说我打来食物了分给大家吃,大家都有吃的,他打来了再分给大家吃,下次大家都能活下来,否则就这一个人吃饱了,下次都没东西吃了,很容易死掉。所以道德要素是每个人进化过程中的,没有道德要素的团队,可能慢慢被淘汰了,那些人就没有了,留下的都是有道德要素的。领导者就是启发团队成员心中道德要素的人,你明白这个,你就是领导者了,因为你启发他们,让他们道德要素得以加强,你的团队就更加坚固,就这么一道理,这就是领导者法则。
所以,这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全是道德要素,“仁”为什么排在第一?“仁”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关爱。大家看这“仁”字写得很有意思,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两横代表两个人。你看左边人,右边两个,两个人之间相处之道。这“仁”字还有其他写法;还有一个写法特别好玩,是上边一横,下边一横,这是一个“二”字,底下放一颗心。中国人造字不得了,有智慧,两个人,下边一颗心,意思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这种包容、这种关爱,心与心之间的感应,这种状态叫“仁”。你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心,然后施以关爱,这是了不起的。
“仁”里边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大家看两个横都是一上一下,没有说左边一个单立人,右边两个竖,什么意思?有点微妙的含义。我们现在这“仁”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最初这“仁”里边带一点什么含义?上下,两个人一个上边,一个下边,指上边、下边相亲,这是“仁”。所以《礼记》里边讲“上下相亲谓之仁”,意思就是领导者关爱你的员工,这种状态尤其叫“仁”,这是仁最本来的含义,领导者关心你的员工,关心你的子民。
老子这几段话,这里边是有差别的,“德”和“仁”就有差别。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你看他又“为”了,这是什么意思?老子在这列举出了几个层面。第一个道德,“道”生“德”,因为你心中有“道”,你懂得天道是什么,按照“道”去修炼自己的品行,这是“德”,体现出具体的项目叫“德”。如果你按照“德”去做事,你体现出来的是“仁”,严格地讲,“仁”应该是“德”里边的一个项目,但是它是外在的体现。“德”是一种涵养,最后体现出来应该是“仁”。
这里边到底为什么上德会无为,上仁就会为之呢?因为《道德经》是给领导者写的,他写的是领导者境界的提升,应该怎么提升的,他讲到领导者应该有这样一个品行,叫做无为,所以他处处讲无为。过去大家讲无为,讲放下什么都不做,放下欲念,尽量不去干预,顺应天道。这都是虚的,您说天道是什么?顺应天道怎么顺应?其实天道就是不为自己谋福利,为大家去做事,为万物去做事,设计好规则让大家去做,不为自己去过分干扰,干扰的目的是捞取名誉、地位等等,所以离开了天道谈人道就是虚妄的,谈的越来越空。
大家往往读完《道德经》了,讲的高妙,可是不知道怎么做。因为你离开了天之道,你就讲顺应自然之道,什么是自然之道?我告诉大家,真正的自然之道就是无我利他,就是尽量放下自己的私利,所谓的“无我”,不是我真的没了,我空了,没有了,而是不为自己的私利去谋福利,利他、利益众生、利你的员工。
在《道德经》里边老子讲“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无是对谁的呢?讲的是对自己的,那种真正修炼到特别高的境界的德行怎么样?他心中的品格、修养怎么样?是无为,不为自己做什么,因为他没有这个目的,我要为自己捞什么,没有这么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不为自己捞取,这是无为。
有为是对谁的呢?有为是对你的员工的,所以老子所说无为是指自己的修养,但是老子说为不为?要为。《道德经》最后一句话就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您说为不为?是为的,“为”为谁为?为是为了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领导的群众,所以《道德经》里讲了为和不为,就是无为和为,讲的特别清楚,无为对自己,为是对大家的,可是有人就把这无为提出来,就是无为,什么都不做,这是偏解《道德经》,把《道德经》就砍掉了一半,我觉得这是没有看清老子讲话对象是谁就会这么讲的。
讲到这儿大家知道了,老子这儿讲“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的意思就是那种真正高明的、按道去做事的领导者,他内心修炼的,对自己什么都不做,没有为自己做的动机,没有为自己捞取的动机,所以这样的人当领导不会贪污的,他压根就不想,反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捞那么多钱没用,所以他的德行就是不为自己捞取,这是“上德无为”。“上仁为之”,他对老百姓怎么样?他对他领导的员工怎么样?是要“为”的,而且“为”的是“仁”,他显现出来的德行是“仁”,“仁”就是爱、关爱,他会关爱员工,所以您说他为不为?
你看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人家建立两家世界500强,人家讲的就是无我利他,放下自己私利为大家做事。他办企业所有的目的,就是为所有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去努力,不是为我自己,放下我自己,所以他在办第二个世界500强之前,他说天天晚上问自己,我有没有私心?我想没想从这企业捞什么东西?没有,他说彻底是为员工的,他说把这决心确立以后,我天天问自己,问的自己确实我就是没有私心之后,才办的第二个企业,结果第二个企业也是世界500强。
您说这人真无私吗?真无私。稻盛和夫在退休的时候,把所有的股份捐赠给员工。您说他为没为?为了。他对自己为没为?无为。放弃了所有股份,捐赠给员工。对大家为没为?80几岁还亲自看账单,稻盛和夫现在还看账单,看日航每天的报表,“为”啊;他对员工为没为?“为”啊。
给员工高福利,是他在40几岁的时候办一件事,这事都匪夷所思,他给员工买墓地,他说员工去世以后,因为他那儿都是终身制的,他不辞退员工。日本地价上涨,说员工退休以后那地价高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他说这要花太多钱买墓地不合适,怎么办?他拿钱,先给买块墓地,地买下来了,然后员工去世以后可以葬在这儿。写了非常感人的一个墓志铭,说“我们活的时候一起修炼自己,一起提升境界,去世以后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成佛,也希望有空时候,大家回到这儿来,像生的时候一样,在一起议论风发,举杯交欢”。这是为员工想到了很多,您说这是什么样的品行呢?这就是仁、关爱。
如果把老子的无为搞不清楚是对谁的,您就会讲的对谁都无为,不对的。无为是领导者对自己的,为之是对老百姓、对你管理的员工的。我们再看这句话“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什么意思?老子讲的说真正高明的领导者,这种按“道”做事的领导者,他对员工特别关爱,他会为的,为的是仁,他发出的这种德行是仁爱。但是他“无以为”,不是为了什么目的的,就是有的人仁爱是人家有目的,我给员工,你看我最近关怀你了,“下次选举,最近公司临近选举了,你是我这一伙的,我很关注你呦,我告诉你,你想想你位置要怎么调一调,你好好想想,给我个设想,我到时候会给你安排,你想想啊,到时候投票要投我啊”,这虽然也是仁爱,但是他“有以为”,他有目的。
有一天我打车,出租车司机他就跟我说,他家农村的,他说我们那选村长、书记那热闹。那竞选对象都给你送豆油、送面,你家的房子坏了,带人去把你家的房子给你修了等等。为什么?他说到选举的时候,人派人在门口盯着你,来盯着你去给我投我的票。这就是你看他关爱你、关爱你,但他有目的的,为了你要选我,去捞取资本。这都是老子讲的,老子没写,老子写“上仁”,没写“下仁”,实际上这都是虚假的仁爱,这种仁爱都是有限的,一旦你没满足他条件,他的仁爱立刻收回。
而老子讲“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这种状态是什么呢?人家这领导者施发仁爱,但是他不为任何,没为任何回报,所以你即使你骂我,我还是仁爱你,这叫抱怨以德。为什么老子要讲抱怨以德?就这种品行。大家看,这么解《道德经》就比较通透一些了,如果按照过去讲法讲,有很多滞碍,而且越讲越虚,最后不知道怎么干。我觉得我讲完这个,领导者拿来了,你就知道你自己怎么办了,把欲望慢慢清空,为大家做好事,不求回报,你放心这样的人越来越纯粹,大家感受你发心以后,人会越来越支持你,你会越做越好的,这就是老子讲的领导者法则,应该进入这种从容的、不求回报的这种状态,这样状态特别幸福。
有朋友问,我们普通老百姓怎么理解这话呢?一样的,您发出的仁爱不求回报。比如说您养孩子养大了,您是为了求回报吗?有的家长“哎呦,我让他养老啊”,其实真的父母对孩子发出的这些爱,其实基本上没求回报,您想您能算清楚,您抱着他去看病去,您能算出钱来吗?算不出钱来。这种爱就跟“上仁”是一样的,你去作为了,发出仁爱爱孩子了,但是你没要求他什么回报,您没给孩子算账,最后你全还给我,哪有这样父母?没有。这种状态就是老子讲的这种“上仁”这种状态。
其实我们生活中这种“上仁”的行为,在我们老百姓里边特别多,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些小事上有意的培养这种“上仁”的境界,我们关爱大家,但是我不求什么回报,没有什么目的性,放心,你周围的环境会越来越和谐,最终的结果是您也会越来越幸福,您说这是不是这么个道理?这是一个循环,叫爱的循环,所以老子讲这境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如果能体会到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改变,我们的人生也会改变。
好的,朋友们,今天这一句话我们先聊到这,明天接着来给大家讲,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好不好,那么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