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 《产品方法论》

产品经理是不断发现市场上高于用户支付代价的用户价值,并设计合适的交易模型把它固定为产品。

产品是价值交换的媒介,企业 以 产品 为媒介,与 用户 进行价值交换,达成创造商业价值的目的

用户与产品发生的每次交互过程都付出了 时间成本认知和思考成本,交互和体验细节设计降低了用户的交易成本,增加用户获得的收益

用户是需求的集合,用户具有异质性(用户特点千差万别,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用户),情境性(用户的行为受情境的影响),可塑性(偏好和认知会随着外界不同的信息刺激发生变化和演化),自利性(用户追求个人总效用最大化),有限理性(追求理性,只能达到有限程度)

幸福 = 效用(欲望的满足程度) - 欲望 (心灵鸡汤通过降低欲望来提升幸福感)

产品是在约束条件下寻找效用最大化组合,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企业的产量由外部规则(决定产出边界),内部规则技术(技术性产出边界),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决定。

用户愿意使用产品的前提是 效用 - 成本 > 0,企业愿意生产产品的前提是 收益 - 成本 > 0

同量损失带来的负效用是收益的倍数,人们认为损失更难以接受

用户体验好是长期收益的价值观创造和高效率的创造用户价值

业态的侧重点不同,电商-价格,视频内容产品-供给,搜索-先发优势,使用体验

经济学:效用,成本,供需,边际

决定做什么功能产品前,先考虑 1. 满足的是哪些用户 2. 产品代表的是什么情境下的效用组合 3. 能否结合自身优势,获得较高的ROI

用户的需求:底线需求(bad case最小化)够用就好 (满足程度的增加产生的用户效用边际递减)越多越好 (比较机会成本下,做的越多收获越大)惊喜 (惠而不费的惊喜是性价比极高的创造用户价值的途径)

每一个新订单的边际成本,饭店较低(菜价),网约车较高(支付给司机)

市场型交易成本 1. 搜寻成本和度量成本 2. 议价成本和决策成本 3. 实施成本和保障成本

商品标准化(降低搜寻,度量,决策和保障成本)降低交易成本

相对价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 / 效用组合)降低,需求量增大

新体验最大化:新技术(5g),新人群(pdd和下沉用户),新渠道(抖音,社区团购),新方法(数据中台,ABtest),新工具(谷歌,钉钉)

旧体验最小化:选择特定情境下的用户和选择用户的参照系,本质上是选择旧体验最差的被替代品的用户。一旦产品的用户价值被验证,应该最快速度提高市场渗透率,把所有完美新用户的新体验变成旧体验,提高竞品的替换成本。

替换成本最小化:认知成本(品类认知,品牌认知,口碑认知),获取成本(渠道获取成本,下载成本),使用成本(交互)

潜在犯罪者+合适受害人+合适犯罪场景就有可能发生犯罪。潜在消费者+合适供应商+合适消费场景=交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