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毒言论1

抖音的又一个流量大户王慧玲,我个人觉得她的某些话听上去是对的,但是仔细听,其实是有毒的,如果所有的基层女性都把她的话当心灵鸡汤,那社会矛盾可能会更加激烈……她坦言她的第一本书《基层女性》是编辑策划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她的第一本书。

第二本书《基层女性生存指北》,才是她用心完善,是精神上属于她出的第一本书。但是,仍然延用“基层女性”作为标题,并不是她的本意,她提交的书名都被出版商否了,出版商沿用畅销的《基层女性》书名,应该是为了蹭其流量。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这也很正常,无可厚非。

出版商应该做足了新书铺流量的工作,最近各短视频平台疯狂推送、兜售其书中的内容切片,成功引发关注和热议,很多女性拿她的只言片语当心灵鸡汤,当良药,因为听上去好有道理。可是,你只要仔细琢磨,就会发现王慧玲有毒。她倡导女性寻找自我自由,在精神上杀父弑母,不要背上什么赡养父母的枷锁,有多余的钱给父母就给,没有就不给不要内疚,不要被儒家思想绑架毒害;婚姻方面,她肆意否定婚姻制度,否定基层男性,传递贫穷男基层男自私不可靠的观念,奉劝不要走进婚姻,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值得女性披上婚姻的枷锁。

慧玲认为,女性应该自强,争取权力、金钱、社会地位……她认为缺爱的本质是缺能力。爱是不可靠的东西,权力、金钱、资源、社会地位才是女性幸福的源泉。在她的话里,婚姻是男人占有、剥削、奴役女性的阴谋。

最可笑是她劝女性没有一个男人值得你走进婚姻,戴上婚姻的枷锁,而她自己有甜蜜的婚姻,有宠爱自己的丈夫,用她的话说是她的彼得是新24孝好男人,把她照顾的没得说,也给过她很多帮助。即便如此,她仍然要说,如果回到20多岁,她有现在的认知,她说不会结婚的。因为她不喜欢婚姻的束缚感,不喜欢被期待。显然,她是那种觉得糖果好吃,并且吃着糖果,又恨糖果有包装纸的人。

如果说,她曾经因为父母的干扰,父母的伤害,而恨父母,才拉黑父母,在精神上弑父杀母,觉得无需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那么,自己一边享受婚姻的红利,一边又劝说所有基层女性不要走进婚姻,是不是有点奇怪。除非,她说她婚姻幸福,丈夫呵护备至是假的。

我很好奇,一个婚姻幸福的人,为什么不教基层女性像她一样,怎样正确择偶,怎样经营好婚姻,怎样在婚内继续完善自我,彼此促进,比翼双飞……而是颇有仇恨戾气地否定基层男性,认定所有男性都是自私自利,无仁无爱,从不付出,只会压榨女性的人。

从疯狂推送的王慧玲言论切片可见,那些看上去言之灼灼的观点,实际上暴露了王慧玲的精致利己主义, 她仇恨父母没有能给自己更多更好的,而社会制度却要求子女赡养父母,所以她要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教化,认为没有必要为不赡养父母而愧疚,她想做的就是对自己好,让自己强大,她对外所能负责的只有对自己的孩子好——因为孩子是自己带到世上来的,理应对孩子负责。哈哈,这就回到了她的原点。她得不到父母的爱和照顾,这是她最大的遗憾、遗恨,也是她最想得到弥补的痛点。她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父母那样对她,她当然不要成为父母那样不照顾不爱护不疼惜不帮助孩子发展的人。至于婚姻,她认为骨肉相连的父母,如她的父母,尚不能对孩子无条件宠爱一生,怎么可以相信一个同自己无血缘关系的男人无条件爱自己呢。即便她被一个男人宠爱了十几年,因为原生家庭的创伤太甚,她至今仍然是不相信世间会有男人无条件爱自己的。

她在网上喋喋不休地宣扬自己那些看似人间清醒的观点。于是,就有利益之徒借用王慧玲的一家之言,趁着现在生存压力大,年轻人恐婚之风盛行,pua基层女性,否定一切基层男性。这就是她说的,第一本书《基层女性》是编辑策划的,并不是她真正的第一本书。编辑们只要卖出去书赚到钱就行,才不管这种颇有挑拨离间性质的言论,会把社会性别矛盾推向哪里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