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也知道引导学生学会“渔”这个方法可以让他们自己得“鱼”。用学知识时得到的方法去自学新的知识,这就是我们提出“语用”的原因。
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昨天崔峦老师也说,一本小册子,“运用”就出现了33次。如此高频地出现只能证明一点,学知识是为了用的。更给我们指明了课程的重点“语用”。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语用”,就直接导致我们如何上课,学生如何学习。以前我理解的“语用”就是上课讲了知识,讲了方法,课下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联系中运用,在课下运用。2014年到郑州参加国培。星期天没有课的时候,“混”进了惠济区卓越教师培训会。那次会议上,我第一次对“语用”有了深刻印象。简单来说,“语用”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生活,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表达……
语文学科都要求重视“语用”,但我们怎么教,怎么用,怎么凸显“语用”?可以说就是教学生学什么知识就教他们怎么用学这些知识的方法学习类似的知识,也就是多走一步总结学法然后运用。
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就是字词。那么如何“语用”?教他们认识哪些字就多走一步,教他们认识这一类字所用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去识字、猜字。教他们书写“身”字之前,引导观察主笔横折钩的写法与占位再写字。接着多走一步,让他们学习看清主笔的写法、占位再写字的方法并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形成习惯。像这样教他们写“秋”时就要告诉他们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伸展、避让。从一个字到一类字是不是“语用”?不是!从学会一个字到学会一类字是学会了方法,而语用就是我们掌握方法后,用这些方法再去写别的字。
阅读上就是通顺流利,试着有感情地读书。教他们说一句完整的话,就要在训练说话的过程中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完整的话。教他们读书就要让他们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这样读书。这些在低年级利用五分之二的时间进行就可以了。
中年级的重点之一仍然是写字,不过低年级学习了方法之后,就逐渐要求他们自主识写生字,老师只在课堂上强调易错的、难写的字。
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读书。这个阶段的读书就要占五分之三了,另外五分之二,一个是生字,一个是专门的习作。为什么是叫“专门的习作”?这是相对阅读课内的练笔来说的。崔峦老师说:文章不光要导读,还要导写。意思就是说我们只“以读代讲”是不对的,光教读书不教写作的阅读课堂是“不健全”的。中年级各种角度仿写段落,在学习完某个重点段落时,我们可以安排学生扩写、缩写、改写、续写……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要教孩子学习作者是怎么写的,感受到某一个段落的巧妙之处后进行自己的创作。当然,学来就用是“语用”最快速的展示,但用好方法还是在课后的练习和改进中实现的。
高年级,生字几乎不用费时间,只在学生充分预习、自学生字后进行纠正、辨析。这个阶段的“语用”以读写为主。读是为了写,写是为了表达内心。崔峦老师说:“这个阶段,听,抓住要点;说,主动大胆交流说清楚想法,稍微准备说一两分钟的发言;写,简单的想象或记事作文,简单的应用文。还要让学生自己学,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高年级评价,评价文本语言,评价人物,评价结构等等。这种评价与辩论的过程正是学生批判质疑意识养成的过程。也是“语用”的更高境界。
合格的小学生,毕业时要做到“五个一”:“写一手好字,能读会写一篇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种好习惯,有一颗博爱的心。”这其实正是由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而得来的,是“语用”意识催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