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为何会成为穷人的富二代?
在农村初中一呆就是将近二十年,毕业班干了十几年,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由于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生源流失越来越严重,学生质量越来越不如从前,农村教师背负的使命越来越重。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等等都让乡村教师越来越觉得,农村孩子越来越难教。
笔者所在的地方是城乡结合之地, 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在外面或城里打工,从家庭条件来看, 大部分经济状况还可以,留守孩子占比不到三分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孩子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家长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学生中厌学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这个原因比较复杂,有些是小学学习习惯就不好,学习基础差根本跟不上;有的是家庭教育乏力,孩子不听家长的话,顶撞家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网,玩手机,许多恶习根本纠正不了;有的是学习缺乏目标,没有动力,仅靠学校的励志教育好像很难改变;有的则是家长在外常年打工,放任孩子不管,抱着混个毕业证就算了的态度;还有的是家长过度溺爱,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过于任性,缺乏基本的规矩意识,学生意志力薄弱,学习中稍微遇到困难就放弃了‘;诸多原因让学校的德育教育举步维艰,或者说收效甚微。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中“穷人的富二代”的出现,让人不由得思考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所谓“穷人的富二代”是指相比而言,处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底层,比如整个农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相比和城市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古人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现在的穷孩子比起几十年前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尽管如此,任何事物都有个参照物,对比下来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还是比较少的,物质生活保障了,但是家庭教育并没有跟上。有人说,现在教育比拼的是经济实力, 越是家庭条件好、家长文化层次高的家长越重视教育,这些孩子无论是习惯培养还是待人接物,包括孩子的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都在家庭教育的引导下做得比较好。
反而是,现在一些农村家庭物质生活已经进入小康,但是孩子的家庭教育还是“温饱”阶段,尤其是每次接到家长电话哭诉,说孩子在家里根本没法管, 家长管得紧了, 孩子就严重对抗,管的松了,纯粹连作业都不完成。尤其是现在一些家长成了孩子“命令”的对象,或者是和孩子等价交换的对象。家长让做作业,孩子要玩手机,家长不让玩手机,孩子就寻死觅活的,威胁家长,许多家长只得乖乖就擒。这种情况,在农村已不在少数,好多家长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但是话又说回来,孩子的教育岂是单纯学校的责任,它要靠整个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所以,笔者认为,农村“穷人的富二代”的出现归结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极度缓慢,还处于“温饱”阶段,亟需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去解决。
农村孩子,为何成为穷人的富二代?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欢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