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其实是上元佳节。
我一人在房里一字一句地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完了。黑夜的灯下,寂静、震撼、僵硬,甚至麻木,但我不敢说我痛苦,我也不敢再让自己记得世界上还有痛苦这件事情。读的时候,只能把不可名状的巨大惊愕埋在心间最最深的海底,即使那里火山喷发,表面上还是一切如初、风平浪静。
作者林奕含,第一眼,好白皙,好清丽,好温婉,好漂亮的姐姐。
她穿着我也有的轻薄略带褶皱的大开领,她有我羡慕的说话时隐隐的酒窝和自然的大眼睛,她的叙述那么平和而有条理,言语中又驻扎着那样专业的理性、深厚的学识和温柔成熟的文采。
一瞬间我觉得她是我的同龄人,她会是我的好朋友。
这是看完那段视频后的真实想法。至于这本书,其实我不怎么想看,一是因为主要故事我已清楚,而又是这样的主题。我不想,也觉得不必在看到一片惊心的溃烂之后,再去想像一块健康白皙的肌肤是怎样一点点被蹂躏、被摧残,伤口是如何化脓糜烂以至于此的;二是我怕会找到我想象不到的震撼痛苦。
可是它是这个姐姐再不会有的,唯一的作品了。
读罢,我想我低估了这个作家。
我并非觉得这个主题不可谈,只是觉得不必谈,也不愿谈。正如林奕含在访谈中所说,看过这本书后还看不到诱奸、性侵的绝对是装聋做哑。而那种无以名状的羞辱痛苦其实也用不着作者来介绍,任何有想象能力又有点逻辑的人,都会知道自己是因为什么而无法很深刻地想象这种痛苦。
可她想告诉读者的是:当你阅读时感受到了痛苦,那都是真实的;当你阅读时感受到了美,那也是真实的。
她想拷问的是:读者对文学中美的猎奇和让我们愤恨不已的犯罪是否冲突?文学是否充满了(或者说全部都是)诡辩?
主人公只是沉溺、矛盾于自我、爱、幻像与本能。而作者,竟然还要清醒地站在上帝视角在发生在自己身上最无耻的犯罪中去分析其中的美感和柔情。
这是我看来作者对自己最残忍的一点,也是我觉得她与主人公唯一的一点不同。
文笔真是好啊,可以说不逊于我喜欢的任何一位作家或译者。而且非常有风格,这样的文字,能让人想象出张爱玲玩文字游戏时的深刻,还有那一点点骄傲与自若。
她如此冷静,如此敏感,笔尖又如此锋利。我不敢想象她是怎么揣摩书中的无数个细节的。那是一次次逼迫自己回忆想要逃过的记忆,还要用冷酷甚至是恶毒的语言让其最准确,最生动。这无异于拿着手术刀面无表情且精细地解剖遍体鳞伤的自己。然后用这样的诡辩去嘲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世界,用这样的痛苦去逃避身不由己的痛苦。
房思琪的爱绝不会是作者一拍脑子想出来的。没有一点亲身感受,怎么可能写得这么深沉。
这真实的爱,是我最让我心碎无奈的一点,也是超出我想象范围情节。
思琪无数次扬起小脸向着内心迷茫的方向问李老师:你爱我吗?
而那个老练的声音永远都会不假思索地及时回答:我爱你
那你怎么…
是你太美了,你懂么?;这是老师爱你的方式,你懂么?;那时你还那么小,可我却不年轻了,你懂么?
我同意林奕含的说法,这些情话,单挑出来看,或是安在别人身上,是美的。
最后怡婷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而实际,文学本身和诡辩没有关系,正如艺术本身和高雅没有关系。当然文学允许诡辩,正如艺术也允许高雅。只是思琪和许许多多心怀浪漫幻想的善良灵魂一样,以为真诚善意是优美文字毋庸置疑的附属品。
相似的,好多人(包括我)都有“读书人”的病:总是觉得读书越多的人越有涵养,读书越多的人素质越高。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学需要慢,需要一定的严肃,需要静下心来细品。这种慢与静中的想象帮助人类从原始的野蛮冲动中走出来,所以人们容易对文学抱着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它是好的,优雅的,高级的。艺术同理。可当进化几乎让人类摆脱兽性以后,文学和艺术还一定是高雅的吗?
读书人病的患者可容易被文学给骗。
思琪就是。
我还几乎无法理解书中女生的爱,至少这爱,对我来说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不过性和爱真的可以说分开就分开吗?何况是对于没有性经验,又缺少性教育,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文学中浪漫的小女孩。思琪和怡婷,是不约而同地喜欢老师的呀!这喜欢里带着幻想、期待还有对权威没理由的敬畏,融进了那个年纪小女孩对现实世界的所有认识。
我真的很不舒服,这肯定是因为我没有爱老师。我要爱上老师。爱上一个人,就什么都可以为他做,对吧?
所有读者都看得出,这是走入深渊的开始。当你面对一个你本来就喜欢的,你又不得不爱的人,(其实你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幻想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对方还是个权威,带着无耻的坦然)的时候,爱上他,也太容易了吧?
人心真的很脆弱、很懒惰、很希望有人能牵一把。
看不清看不懂又根本没有方向的境遇里,就好容易虚弱憔悴;面对复杂问题往往懒得深入地回忆分析,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我一个人在异国孤独无助的时候,潜意识不也是千方百计地想接近想爱上一个人吗?
读到第二部结束时,我真的读不下去了。
只是无比希望这部小说能有一个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一样的结局。
关掉灯,微微啜泣,可又像是被什么东西塞住了,这一切都是我不能直视的深渊,不敢深想的东西。
即使我可以假装这世界上没有房思琪,没有李国华,我也无法编造出一整套阴谋论,自我欺骗说世界上没有这本书,没有林奕含的死。
我粗浅地愤怒于还有为数不少人所谓的因果报应论(当然这点并不是这本书的主题)。一个姑娘被强奸杀害,在完全不了解事情细节的情况下,竟然能说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是她自己太花枝招展了吧?”。她如此悲惨,一定是前世种下的恶因,现在的,是报应。
好一个报应!竟能让世间所有苦痛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闭上嘴,让生而为人的我们在不自觉中丢掉逻辑、同情和良知。仅仅为了填补现实中解释不了的不公平,遮挡不敢直面生活痛苦的懦弱。而那些受害者,在经受伤害之后,竟然还要因为某些人的世界观被再次亵渎,成为他们僵硬心灵的牺牲品!
即使内心极渴望所谓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是真的。这个理论也极极危险,至少逻辑上它已越界,君子当慎用。
这一系列黑暗之中迸裂的人性和现实,至少对我,是无法直视的深渊。哀痛过后,我也只能专注于其他事情,把这本书,这一切,暂时忘掉。
对,我们可以暂时忘记,但不能强行解释。
而对于林奕含,这个才女,我的心里只有也只能不停重复着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