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当夜幕降临时,我就会不自觉的害怕黑夜,仿佛在这个沉长、寂静、完全被漆黑笼罩、还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刻,隐藏着某种不可控制的事物。
会害怕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突然变成一个个巨大的树怪,张牙舞爪地向我走来;会害怕床下藏着怪物;会害怕我的鞋子在我睡着时被外星人偷偷拿走……
现如今的我已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可依然害怕一些事情。比如当遇到一只蜘蛛时,会觉得眼前比自己小几十倍的生物,说不定在某一刻就像一只发怒的雄狮,八只腿变得很长很长,全身的毛刺也会变得很尖很尖,直直向我冲过来……
但是当黑夜悄然溜走,晨光洒在窗台时,或者当我绕开蜘蛛,继续前行后,内心中的害怕就会一点一点消退。
那你有过害怕的经历吗?什么事物会让你感到害怕呢?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害怕到底是什么?它长什么样子呢?
当我看到由捷克的米拉达·雷兹科娃写文,卢卡什·乌尔巴内克和雅各布·卡舍绘图,敖大山翻译的《我的名字叫“害怕”》这本书时,才在有趣的解答中明白,我们口中所说的“害怕”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四种基本情绪之一——“恐惧”,其他三种基本情绪分别为:快乐、悲伤、愤怒。
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把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恐惧”具象化了。
书中的“恐惧”被形象的设计成一个黑色的小圆球,让它有了思维,有了情绪,还跟书中的乔治交了好朋友。黑色的设计,可能跟人们处于害怕状态时,“恐惧”确实给人带来很多不愉快、不舒服的经历有关。
紧接着,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用漫画的形式将有关“恐惧”的知识展开和延伸。
蠢萌的线条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创作欲望,让他们认为不仅高大上的绘画方式能表达思想、阐述知识,书中这样粗陋的线条同样可以,只要能表达清楚意思就好,而不必在意线条本身是否好看。
有了漫画的加持,这本书显得更加妙趣横生,把枯燥的心理学中的一种情绪——“恐惧”单独拎出展现,让本书的小读者们,都能在开心的氛围中明白“恐惧”的各种知识点。
在解释“恐惧”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时,书中就用不同的外形设计来解释,“恐惧”的样子跟恐惧的强度、在我们内心中的分量和我们当时的处境有关,所以不止一面。
“担心”,这是在恐惧比较温和时的样子。
“紧张”,当担心加剧后,身体就会对压力作出反应。
“焦虑”,“焦虑就是一杯由各种担心调制成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鸡尾酒。”我喜欢书中这样的解释。
“恐怖”,是巨大的恐惧,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强烈的危机感。
“恐慌”,是突发的、强烈的焦虑。
“恐吓”,这也是一种短暂的恐惧。
“恐怖症”这是恐惧中很少见的一种状况,是一种紊乱的焦虑。
“愤怒”,是恐惧的一种伪装。
当然,“恐惧”的样子还不止这些,还有“敬畏”、“惊骇”,甚至是“怯场”等。
本书第三个特点是:能帮助孩子们承认、理解、接纳自身的恐惧,变得更加勇敢。
在书中的12个章节中,分别科普了害怕的概念、作用、普遍存在性、类型、造成因素,以及延伸出梦魇、动物会害怕吗、不同时期的恐惧类型等知识点,让孩子们全方位了解了恐惧。
紧随在各个知识点后面的是——面对种种不愉快的“恐惧”场景,孩子们该怎么做?
比如书中说到“恐惧”并不是可怕的,它随时与我们相伴。当我们处于危险时,它可以帮助我们立即做出反应,或者逃跑、躲避,或者攻击,甚至是呆在那不动。
当遇到“恐惧”中的一些种类,如焦虑时该怎么办?书中第6章节会给到一些建议。
一,面对堆积如山的任务时,深吸一口气,然后一个一个去处理。
二,换一个视角看问题。
三,向别人倾诉,可能会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议。
四,食物是对抗焦虑的利器,此时需要补充一些富含镁和钙的食物,如坚果、香蕉或者巧克力。
五,运动也能帮助我们对抗焦虑。
当然这些建议也是用漫画形式阐述的,让你看到这本书就会乐开了花,也非常愿意去尝试一番。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认识“恐惧”(我们通常叫它“害怕”)了吗?接下来让你们互相来个自我介绍吧。
“恐惧”:“我的名字叫“害怕”,但是我一点也不可怕呦!快点告诉我,你的名字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