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主食分白馍、黄馍和黑馍。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留下剩下的两个。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大家记得吗?这就是那个孙家二小子,作者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孙少平。雨雪交加,寒风凛凛,连周围的空气也显得阴沉,同学们领了饭菜作散鸟状,趁着大院坝里空无一人,少平同学来领他的非洲馍馍吃,而且还没得多的吃。
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经常饿得头晕眼花。但是他时常感到最痛苦并不是温饱,而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每当他看见派头十足的班长顾养民站在讲台上点名的时候,他就怒火中烧。
是啊,怎能不怒?同是来学校读书,别人衣服体面,吃的起三毛的甲等菜,自己连五分钱的丙菜都吃不起。
可他心里也清楚,父母年岁一大把了,老胳膊老腿的,挣不了几个工分;家里还有一位年近八十的老祖母,半瘫在坑上;哥哥早已缀学在家劳动,可他也才二十三岁;妹妹才升入初中,吃穿用度都有增加;姐姐嫁了个不务正业的丈夫,时不时还要接济下两个小外甥。家里已经够烂包的了。能让他这样一个大后生不挣工分白吃饭,让他到县城上高中,实在不容易了。在这样的光景下,他能上学到高中,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眼前的环境中是自卑的,而贫困又使他过分的自尊。自打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少平就沉迷书本不能自拔。渐渐的他发现,当他陶醉在书本中时,他仿佛忘记了贫困、饥饿和自卑,他觉得“活着还是很有意义的”。
他还以书会友,自郝红梅问过少平《红岩》这本书后,只要少平看过的书,就都给郝红梅看。一来二往,两人私底下也就熟络了起来。青春骚动的年岁,同样潦倒艰苦的环境,有一个姑娘,给他内心带来一丝温暖。
读书的日子,孙少平精神上有了从未有过的满足。他可以用比较广阔一些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也对生活增加了一些自信和审视的能力,并且开始用各种角度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某种情况和某种现象了。比如,郝红梅带着目的和顾养民貌似好起来之后,少平的“思绪像乱麻一般纷扰”,觉得“精神上最重要的一根支柱已经被抽掉”,他痛苦得无法忍受。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当郝红梅和顾养民真正在一起之后,少平对此感到很平静,书本带给少平一个强大的内心,心理上不再产生任何异常。生活总归是要归于平静。
比如跛脚女孩侯玉英,曾经揭发他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红岩》类的“反动书”而被老师没收书本,在后来劳动中侯玉英被困石崖下,是孙少平不计前嫌,冒雨相救。通过书本,孙少平形成了自己的事非观,对事不对人,善良,正义,赢得了同学们的好感。
一九七七年元月中旬,孙少平就要高中毕业了。回家的日子,少平没有太多选择,接受着迟来的劳动种地。那个时候他还在感叹,想读书更困难了,没时间不说,借书也不方便。幸而田晓霞一直和他保持联系。有好的书给他留着;每个星期集中给他邮寄《参考消息》;在信上中外古今、纵谈横论一通。
集体的生活给了少平做教师的机会,少平因为这个消息很是激动,他不是庆幸逃避劳动,而是他又有时间看书看报了,他也倍加珍惜这样的时机。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股尚学风气。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时候常看的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中,就经常有秀才读书时遇见美丽狐妖的场景。给人爱的享受,郎才女貌,才子佳人。
而在教书这一年里,孙少平的生活中还有一件外人所不知晓的事。他根本没有想到,在他教书不久后,城里的跛脚女子侯玉英接二连三给他写了几封“恋爱信”。
活在这世界上,有人爱你,这总不是一件坏事。
少平觉得他不能藐视和嘲弄跛脚女子的一片热心,却也对她并没有爱的成份。后来他便很诚恳地给她回了一封信,说他现在不愿考虑自己的婚姻,并说他不会忘记她对自己的一片好心。看,一个多么善良、有爱的男子。
虽然书本带给少平一个强大的内心,但是“现实生活依然是那么具体,所有这些并不能改变他眼前的一切状况……”。生活的本质不也正是如此吗?社会在进步,少平终归要走他该走的路。
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有岛武郎
随着少平的成长,在哥哥砖厂正顺利发展的时候,少平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毅然选择了外出揽工,最后干上了挖煤的工作。
每当背着石块爬坡时,少平的意识就处于半麻痹状态。沉重的石头几乎要把他挤压到土地里去。汗水像小溪一样在脸上纵横漫流,而他却腾不出手去揩一把;眼睛被汗水腌的火辣辣地疼,一路上只能半睁半闭。两条打颤的腿如同筛糠,随时都有倒下的危险。
灯火、铁轨、矿车、管道、线路、材料、房屋……各种声响和回音纷乱混搅在一起……大巷道,沿着铁轨没有尽头。地上尽是污水泥浆……一片寂静,一片黑暗,只有各自头上矿灯的一星豆光勉强照出脚下的路……斧子工正在挂梁,攉煤工紧张地抱着一百多斤钢梁铁柱,抱着荆笆和搪采棍,拼命操作。顶梁上,破碎的石子哗哗往下掉,钢梁铁柱被大地压得吱吱嚓嚓的声响从四面八方传来……
辛苦吗?紧张吗?脏乱吗?疲惫吗?难受吗?危险吗?是的。可是少平不怕。他要用他的方式,走向更深远的世界。
有些爱情,注定不会有结果,就像少安与润叶,少平和晓霞。因为彼此的世界不在同一平面,也许在时光交错的刹那,惊鸿一瞥,从此以后却只能是渐行渐远,模糊了视线,直至消失……
“本报记者田晓霞在抗洪第一线为抢救群众的生命英勇牺牲。”牺牲?我的晓霞……
孙少平一下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塞进嘴巴,用牙齿狠狠咬着,脸可怕的抽搐成一种怪模样。洪水扑灭了那几行字,巨浪排山倒海般向眼前涌来……他丢掉伞,在大雨中狂奔,任凭雨水在头上脸上身上漫流,两条腿一直狂奔不已。他奔过了东边的火车站,奔出了矿区。
眼泪是一波一波往外流,模糊了视线。 那一段看哭了多少像我一样为他们可惜的人。相望而不能相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有缘却不能终老。
因为爱所以成全,因为爱所以坚持。时间总会平复一切,而生活仍然要继续。
人因痛苦而改变。少平年少时家境贫寒,受尽他人的嘲笑鄙夷,从而练就一颗坚韧不拔,与生活斗争的决心。
虽然物质生活很匮乏,但是意外与书本结缘,富足了他的精神世界,不知不觉中让他有了梦想的起点。
难得的是困境中有一个和自己处境一样的女孩儿陪伴,都有热爱书本的喜好,两个人轮流从图书馆借书看,显得书本的意义更深了一层。
和田晓霞一块演戏和讲故事,少平被这个女孩子强烈地吸引了。“孙少平被田晓霞引到了另外一个天地,他贪婪地读她带来的一切读物。”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哪怕不能陪伴你走完一生,那也是美好。
多读书丰富内心世界!责任意味着牺牲,不辛苦就没有轻松,不痛苦就没有快乐。
理想要靠知识、能力来实现。没有知识,没有实力,哪来的梦想,哪来的诗和远方?
在书本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有时候明知自己深陷其中,但却无能为力的种种无奈;有时候想要改变,却下不了决心的无措……平凡的我们,平凡的人生,却还能感受到家人、朋友、爱人的关爱,温暖这颗平凡的心!
劳动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路在脚下,梦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