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六个字,也许是很多中国人从识字和会说话就开始接受的,但是,终其一生也没几个人能彻底的搞清楚它的含义,其实,能够接受,用好它已经不错了。真的要论述清楚它的内涵比较复杂,越历久弥新越简单的道理貌似越不好论证。
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终于征服了这个星球的其他的绝大多数生物,成为了地球的霸主。人,是一种群体性社会性的动物,高度分工且结构复杂。但是,仔细分析还是有它特有的规律。总体上看,人类社会建立在人群的协同,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基础这个词,它是 存在和后续一切发展的一个必须条件,不可或缺。
首先,这种分工合作有一个经济学的思考层面的东西,正是因为大规模或者说全面的分工合作,我们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爆发出来惊人的物质生产能力。每个人在分工中实现了效率相对最大化,人力成本最大化,收益的最大化。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一个个社会形态的迭代都是这种经济上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收益增加的群体行为。这是一个最大的规律。现代社会没有人能够脱离群体而独活,也许有少数隐居山林的高人,但是,仔细分析下来,他还是需要和他人实现交换以得到自己生活必须的物品,并且,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是人类社会的主流。就不要再拿特例说事了。
其次,在人类的基因层面以及基因的表达层面考虑。我们从出生开始有一个漫长的学习时期,没有一种动物和人类一样,竟然需要花费一生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去学习融入群体的。而且,我们的学习是由模仿开始,一生的学习都是持续的模仿,直到结束模仿到生命的尽头从最早的母婴关系开始,我们只需要有母亲的关爱就能情绪稳定的继续我们的生命,而最早的学习过程就是和母亲的共情,共同的情绪体验。我们体查母亲的情绪,模仿它,回应它,哪怕只是简单的共鸣也就到达了生命的高潮。基因总是让我们抱团,从出生开始就依赖母体,成长的过程依赖其他社会成员,。我们的底层生理机制,情绪系统,理智的大脑皮层,所有的欲望和情绪,理智发生都指向一个目标群体的总体幸福。恐惧感是人类排第一的不良情绪,而被人群排斥所产生的恐惧又是优先级别最高,愈后效果最差的,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且是最让人失落无助的情感体验,长期的排斥是会让人崩溃和疯狂的。而笑声和笑容是人类排第一的优良情绪,而且极具传染性,传达迅速且具有扩散性。
目前科学和哲学届公认人类有三种底层需求:舒适安全,刺激,被承认。前两者非常好理解,第三点需要一些思考,而且第三点要获取只能从群体中来,并且,最难达到,也是人的终极追求。
人是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进化出了一种奇怪的机制,我们不为吃喝拉撒而活,我们活在虚化的"意义"中,活在虚构的故事和情境中。所谓心无可恋命亦绝。而这个意义往往是群体性的,也就是具有他人性。为了某个人,为了某群人
综上,人总是在群体中发生和成长,在群体中找到活着的意义,一生追求群体中的存在感,这就延伸出了人类社会特有的概念:道德。不论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组织样式,群体生活第一要务就是遵守群体生活的规矩道德。尽管各种社会形式道德的内涵会有区别,但是第一要务都是要去选择协同,分工,合作。达成合作是底层需要,合作需要信任去维系,信任就是发生于人类的优良品质和情感体验,而"善"就是一切优良品质的基础。上万年来,人类正是基于对于群体成员的"善"而达成了合作分工,从而发展到现在 作为以歌现代人,善是基础品德,也是娘胎里带来的基因表达,更是社会不断演化的必须依存条件,我们不可能回退到茹毛饮血,弱肉强食,同类相食的动物世界了。人之初,性本善,正是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所以,人,性本善,且必须善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