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段话让人很有感触:
破碎的镜子碎得好好的,你非要将它复原;断了线的风筝飘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拉回手中;一艘破败不堪船你也非要把它修复如新。
你这么做是在违背事物原本的状态,你怜悯谁,就会不自觉地卷入谁的麻烦。
要克制自己拯救别人的冲动,不要轻易介入他人的麻烦事。
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只关注不拯救,只旁观不干涉。
话虽很有道理,但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容易同情心泛滥,打着帮助别人的旗号去干预对方。
殊不知道,你自认为是在帮助别人,别人却是觉得你的同情心过度,多管闲事,反感你,躲避你。
有人说,很多性格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相当顽固,特别幼稚,深入到骨子里。
我想,想要帮助别人和不想被人帮助,都是这样的情况。
所以,若不想无端陷入他人的麻烦,请告别过度的同情心。

01-
过度同情,就是不懂界限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在家庭关系里,都非常有同情心,凡事都想做到最好,喜欢事事操心,一开始满腔热情,但最后总是精疲力尽。
而且这种精疲力尽不只是身体上的劳累,还包括精神上的疲惫,让你常常愁得不行,自我消耗,一点小问题就乱了心思。
心理学上的「共依存」理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过度替他人操心实质是自我边界模糊的表现,容易导致情绪失控。
其实这都是同情心带来的问题,你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同情、足够热心,就能被理解和接纳。
但你费心费力的结果是,根本没有人感激你的热心,甚至都理所当然地接受你做的一切。
一旦你想要停止这种过度的关心时,他们马上就会站出来指责你太冷漠,给你扣上破坏关系和谐的帽子。
明明你没有错,可是人情关系不容你为自己辩解,到这时你才明白,过度同情,就是不懂界限。
所以呢,和任何人相处都不要跨越太多界限,洒脱一点,才能融洽而长久地相处。

02-
热心有界,同情有度
常言道,热心有界,宽容有度。
其实我觉得,同情也得有个限度,毕竟过度同情就是不懂界限。
要知道,同情心没有错,恰到好处的同情心,是我们在社交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魅力所在。
很多时候,错就错在我们没有把握好同情心的尺度,如果你任由同情心泛滥,最后只会落得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稻盛和夫:
「人一定要改掉的四大毛病:改掉轻易的掏心掏肺,改掉毫无底线的心软,改掉一错再错的忍让,改掉没有原则的善良。」
正所谓,不品人间醋与墨,怎知人间酸与苦啊。
身份不同,莫多言为佳,经历不同,莫强劝为妙,境遇不同,莫凑一处。
人啊,哪怕再好的关系,说话过头热情过头,都会适得其反,别人也会反感你。
俗话说,星有星的轨迹,人有人的命运。
所以呢,应该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这样一切最终都会顺遂安然。

03-
专注自身,莫管闲事
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这一辈子,最应该为之负责的首先是自己。
你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且有意义,去经历更多精彩,去迈向人生的高处。
可是很多人总是主次颠倒,自己的生活过得鸡鸣狗跳,却还毫不犹豫地想去救助他人,给他人提供帮助。
然,很残酷的事实是:
当你的能力高于对方时,他就会本能地抵触和拒绝。
因为每个人都在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独立性不可被侵犯。
我觉得更残酷的是,一个人的话语影响力和他的能力紧密相关,你要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再诚心诚意,别人也只当作耳边风。
其实,未成参天大树前,咱就是个努力扎根的盆栽选手,你可以关心隔壁老王的微信运动步数,但先确保自己别瘫成一块「微信躺平区」的活体标本。
咱自己的待机时间都不够用,就别总想着给他人当充电宝了。
所以说,无论如何都不要因为他人而打乱自己的节奏,先爱自己,其它的,有能力再说吧。
顺着人性办事,逆着人性做人,修自己的心,渡自己的劫,尽可能让自己活得通透些。
与君共勉。
备注:本文已首发于公众号「岁月上签笔记」万万想不到,成年人最愚蠢的行为,都犯这个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