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假,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买菜做饭,好好吃饭。
好好吃饭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朋友问。
我反问:你有好好的享受食物吗?你的一日三餐正常吗?你有多久没有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除去所有关于工作的饭局,除去所有累赘的人情世故的聚餐。现在的你,有舒心的吃过饭吗?
朋友答:“想不起来!”
吃饭,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人,每天都要吃饭,生理需求,饿了,就会主动觅食。吃什么?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上美团百度饿了么,逛逛,好像一瞬间就下了决定,点击提交订单,然后等送餐上门。四十分鈡后,就可以一边看着手机一边扒饭,如果不是特别难吃或者好吃,你不会记得你今天吃了什么菜,也不会记得它的味道,我们好像只是把饭菜填进自己的肚子,然后身体给我们一个讯息,饱了!我们就停下来。
有一次,晚上,我在吃外卖,家里人给我打电话。
弟弟问:“你吃饭了吗?”
我答:“我正在吃饭,你吃了吗?”
弟弟说:“我还没有吃,你吃什么菜?”
我说:“辣椒炒肉,今天你在上幼儿园吧?”
弟弟说:“嗯,中午,我在幼儿园吃饭,吃了肉,鸡蛋,还有汤。”
我问:“好吃吗?”
弟弟说:“不是很好吃,汤像水,没妈妈做的好吃!”
然后我和弟弟进入了关于今天,昨天,前天吃了什么的循环问答。我惊讶,我弟弟的记忆力。他记得自己吃了什么?好不好吃?能用简单的形容词去描述味道,甚至知道去和妈妈做的饭菜比较。我呢?根本就不记得昨天吃了什么?连今天中午吃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好像我吃过的食物没有颜色没有香气没有味道一样,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记得高中的时候,玩所有人问所有人的游戏,有个同学说:“有个问题你们一定回答不上来,那就是今天中午你吃什么?”那个时候,吃腻食堂,我们依旧还在纠结自己今天吃什么?但是现在,吃什么?好像变的无关紧要了。
工作以后,我戒掉了早餐,跟很多人一样。以工作累为借口,其实是想赖一会床。晚上玩手机玩到两三点,早上自然起不来。上班之后,也会觉得饿,但是熬过去就好,久而久之,和大家一样都练就了一种早上不犯饿的武功。只有一个人除外,我的一个领导,她坚持天天早起吃早餐!我问:“你每天早起的动力是什么?”她说:“买早餐啊!我有胃病,以前就是因为不吃早餐引起的,你也注意点!别以为自己年轻。”哦哦哦,我点着头。忽然想起我爷爷,他病的很重时,去医院看他,我挨近病床,他重重的喘着气,喉咙里插着一根粗粗的管子。奶奶说他只能进些流食。流食是什么?是一种食物吗?当我知道是什么的时候,我才明白,那对于爷爷来说有多么痛苦!因为他无法享受食物的颜色、香气、味道。以前他可是喜欢尝试各种各样的食物的。但是他的病剥夺了他享受食物的权利。是啊!别以为自己年轻就可以对自己的身体为所欲为。
我们总是如此任性,但是一工作,好像又都变成迫不得已。听说中国百分之七十几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有各种各样的工作饭局,还从中衍生出局主、局托,局精,局奴等等。人们心怀鬼胎的吃饭喝酒,或者累于人情世故,或者希望达成某种利益共识。这样的饭局,有的是酒,却食而不知肉味。
陈晓卿说去哪里吃,吃什么,远比不上和什人吃重要!在这个追名逐利的世界,我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交际,把吃饭也当作一种局,引人入瓮,不停的计算利害关系。有没有一些些时间是留给自己,或者交心的朋友,或者家人?就一顿饭的时间,坐下来,不再考虑工作的事情,静静的享受食物的美味,或者一边吃一边和朋友家人唠个嗑。
最好吃的永远在家里。在外工作这几年,若吃到什么好吃的,大多数都是记忆中家里的味道,好像那些关于嗅觉味觉的记忆很早很早就种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自己开始学做饭。买菜、洗菜、煮饭、切菜、炒菜,这一道道工序下来,花掉两个小时。然后和朋友一起吃,很开心!
偶尔也会想到我妈妈,想起她以前天天为我们准备饭菜,想起她过去老是要我在她旁边看她炒菜,但是我心心念念着电视机,心不在焉的样子。
妈妈说:“你以后怎么办啰?不会煮饭,哪个男人肯要你?”
我说:“找个会煮饭的男的就好了呀!可以找个厨师嘛!要不然吃外面。”
妈妈说:“厨师也不一定在屋里肯煮饭。吃外面,那你要找有钱人做老公!要不然以后,你请我当保姆,我帮你煮饭,你发我工资嘞!”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怎么也不想学做饭。现在学会了一些,也从未做给我妈妈吃过。出来工作后,我和妈妈通电话,妈妈说:“在外面,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