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是我的生日。出生那年,父亲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甘肃省永登县,所以我是在兰州陆军总院出生。记得有一年去宝鸡干休所看望爸爸的战友刘叔叔,刘叔叔告诉我,我出生时,是他第一个把我从护士手上接过来的,第一个看到我的人。因为那时的爸爸正在福建前线,为部队参加炮击金门的战役做准备。
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妈妈会做几个菜,为我庆贺生日,那个时候,好像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有的只是母亲的祝福。后来,生日的内容丰富了,但过生日的兴奋程度似乎越来越淡。因为发现,生日不仅催老了自己,也催老了父母,把你推向人生要面对的生死离别的边缘。以后,过生日的重心便转向父母的生日,这是人生岁月的减法进行式,有高兴,更多的是散不去的哀愁。现在,自己的生日也轮回到减法进行式,生日成为暮年的节点。这才真正悟到了李太白《将进酒》的内涵。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现在是青年人可能不知道了,对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来讲,五月七日其实也是劳动节。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著名的“五七指示”,于是,全国的青年人掀起了“学工、学农、学军”的热潮。
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在给林彪的信中指出: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似乎是命中注定,五月七日出生的人是劳作命。从小妈妈就说,你是夜间出生的鼠,劳累命。后来,我说,我是五七出生的,劳动命。事实就是如此。我是在“五七指示”做出后开始上学,因而,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是在学工、学农、学军中成长,学过焊工、钳工、插过秧、割过稻、开工拖拉机,还抗过枪、拉过练,工农兵的劳作,几乎全部做过,而且因为自己是五七出生的,不仅骄傲,而且积极。
现在时常给儿子说,我像你这么大时,已经能自己打背包下乡劳动,吃住在农民家中,俨然就是一个小农民。儿子一脸懵圈,好像是在听火星人的故事。
16岁时,挂着大红花上山下乡(因为不到下乡年龄),成了一名真正的农民,同时,也成为一名武装基干民兵,在广阔天地恣意翱翔,一待就是三年。三年中,生日几乎就成为自己数年龄的节点,很少过。那个时候,捧着用酱油和猪油搅拌的白米饭,望着碟子里的榨菜,特别想家,想让妈妈给过一个生日。
参加工作后,因为与父母在同一个地方,妈妈依然在生日前一周就嘱咐五月七日要回家吃饭。五七到了,妈妈会准备上一桌子的丰盛的菜,爸爸开好酒等着我们下班回家,全家快乐的度过了一个本应劳动的五七,妈妈成为践行五七精神的榜样,做饭、洗碗、收拾餐后的残局。
后来,父母老了,健忘让他们有时也记不得儿子的生日了。由父母为我们过生日就渐渐变成我们年年为父母过生日,直到后来,他们连自己过生日的喜悦也没有了,生日只是一家团聚的机会了。有时,妈妈看到我在做饭,就会想起了,说,你快过生日了,那时我可能就好了,我来做菜,做一桌子。看着衰老的妈妈,我只能哀然一笑,在心里默默的把它当做来生的愿望。如今,爸爸走了,妈妈也动不了啦,生日对我而言,就成了抹不掉的回忆。六十年累积的回忆,充满了幸福和伤感。
为五七干杯吧,它是我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