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这是说,一个人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切事情无形中都做好了。这是讲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能力,也是真正的领导哲学。下面加一句“味无味”,世界上真正好的味道,就是没有味道的味道。没有味道是什么味道?就是本来的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
世界上的烹饪术,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最高明,一般外国人对中国菜的评价,第一是广东菜,第二是湖南菜,第三是四川菜,等而下之是淮扬菜、北方菜、上海菜等;这种评论是很不了解中国的烹饪的。真正好的中国菜,无论标榜什么地方味道,最好的都是“味无味”,只是本味。青菜就是青菜的味道,豆腐就是豆腐的味道;红烧豆腐,不是豆腐的味道,那是红烧的味道。所以,一个高手做菜,是能做好最难做的本味。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淡如水”,友情淡得像水一样。大家都喝过水,试问水有没有味道?粗心大意的人一定说水没有味道,那就错了。水是有味道的,什么味道?“淡味”,也就是“无味”。老子上面讲了“为无为,事无事”,我们容易懂,但后面为什么加一句“味无味”呢?难道老子教我们当厨师吗?这句话,其实也就是解释上面两句,说明真正的人生,对于顶天立地的事业,都是在淡然无味的形态中完成的。这个淡然无味,往往是可以震撼千秋的事业,它的精神永远是亘古长存的。
讲了那么多废话,不外说明一件事,就是很多青年人,到处在学打坐、学佛、修禅,以及研究一切宗教,找科学超生命的力量。这样的年轻人,中外都有,但都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就是在方法上错了,都是以有为法去做,因此,不能接触到最高的道体。所以,必须要“为无为,事无事”,学道也要“味无味”,以这个原则,慢慢才可能接近形而上的道体。所以,不论是想打通任督二脉,或者是用其他各种的方法,都是有为法,都是“无事生非”。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不谈老子道的哲学,以老子的文学思想来讲,只有两个对子:“大对小”,“多对少”,他已经对好了。“大小,多少”这四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不是说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多事也好,少事也好,这是说研究中国文化要先认识“字”。我曾再三提到,现在又再说一次,古代一个字,代表了好几个观念,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是用刀刻在竹片上,所以尽量地简化。现在我们好多的观念凑拢来,代表了一个观念,这是语言文字应用的范围,工具、方法、技巧的演变,几千年相隔下来,产生的现象不同。所以,古来一个字就是一件事情。数量多与少,都说明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也有互为因果的作用。大从哪里大起呢?是从很多的小累积起来的;多是从哪里来?是很多的少累积起来叫作多。
不管大小多少,一切都有必然的因果律,与自然科学的因果律,原则相同。自然科学的因果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宇宙间人事与精神,因果原则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中的变化,错综复杂,并不尽然相同。
老子始终是主张道德的,与人有仇,对人怨恨,不是采取报复的态度,也不是容忍,是更高一点的大慈悲的态度,就是“报怨以德”,以道德来报怨。
不过“报怨以德”,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得到呢?那就要看个人的修养了。所以,上面这句话非常灵活,他并不是规定你非“报怨以德”不可,这中间有大小、多少之别,还有这个事情的因果、重点,要先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