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有一本书叫《晚翠文谈新编》,汇编了许多篇讲自己写作心得的文章。里面多次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要注重“文气”。文气是什么?文气是潜隐在行文中的连贯感和节奏感,好的文笔,它的文气是连贯流畅不生涩的。糟糕的文笔,你怎么看、怎么读都会觉得磕磕绊绊。比如汪曾祺的文章,每个字、每个词拆开来,太寻常了,但是连在一起看,就会感觉到气韵生动,非常美。
这就像我们中国的书法,书法连到一定程度,绝对不是单个字单个字来临摹,而是要一行字连着去观察、去临摹,因为书法的妙处就在线条的连绵流畅,你拆成每一个字来欣赏是感受不到的。
这就牵涉到思维方式的问题了。
我们现代人普遍习惯的思维方式是逐层分解式的,一层层拆开来,从树根到主干再到分支,这种思考方式当然有很大的用处,但不是唯一的好方式。我们不能忘了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家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但这样的洞见在今天并没有占主流,我们看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零零散散的,缺乏整合的见地。我们观察、感受一个事物,任何一个事物也都一样,只是看一个个细分好的部分,会损失掉好多信息。
这也是在展厅看一幅油画和在印刷品上看一幅油画的区别。在展厅看一幅油画,你站远的时候看到整体,走近了以后看到某个局部,然后再走进,你连极细的细节都能看到,然后你再退回来,又能看到整体,于是整体和细节在你的眼中可以连续切换的,你就会真的领略这个画家有多么了不得。
创作也莫不是如此吗?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有一个学生叫陈荣琚,他有一本书叫《启功对我说》,透露了启功是怎么教他的。启功让他多练习“小样”。所谓“练小样”,就是在裁出来的不同形状的纸上去写字,这些形状可能是横幅、竖幅、扇面、斗方等等,而且尺寸、比例也不一,但写的语句呢可能就是同一个句子。同一个句子在很多不同形状大小的纸面上练,也就是,横着怎么写,竖着怎么写,方的怎么写,这些都要因地制宜去想、去试,那么书法的整体感、布局意识就练出来了。这就是大师的教学秘方。想到我小时候练书法,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只管每个字好不好看,却从来不想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字与纸面之间的关系,也没人给我那样的指点,当然就练不成了咯,现在也就只能在书上签签名了。
写文章、看油画、练书法,都离不开整体上的洞察,也离不开细节上的琢磨,完整的说,是在整体与细节之间的反复回旋。那么学习知识又莫不如是呢?
《精进》出版后,我收到的一个最重量级的读者建议,来自一位前辈作家。她在文化圈内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人物,因为某个机缘,我得以当面向她讨教。在给出了谨慎的肯定以后,她对我的写作给出了一个建议:“你以后可以去读一下思想史,对你写书会很有好处。”我当时就怔住了。思想史!我确实没有读过思想史,而她竟然在我的作品中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点。
思想史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呈现给你一个思想的整体,告诉你人类思想发展的脉络。如果没看过思想史,那么即便你能在文章中一会儿引用一位西哲,一会儿引用一位中哲,但你的理解仍然是零碎并且片面的。
这也让我联想到很多“心理学爱好者”。据我的观察,90%的“心理学爱好者”可能都中过伪心理学的毒。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还没有在整体上了解心理学是什么的时候,就接受了许多错误但是流行的“心理学”观点。举个例子说,在人格分类方面,目前唯一靠谱的理论就是“大五人格理论”。其他所有的人格分类理论,要么已经过时,要么就是瞎掰。而“大五人格”这样的正经理论恰恰是商业化比较差的,所以到普通大众那里,反倒被各种伪理论所占据了视线。其实要了解心理学很简单,就去读教材,从导论类的教材开始,然后读主要心理学分支的教材。通过教材建立对某一个领域的整体观,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都某一个细部去钻研,才不会被带偏。心理学如此,其他学科又莫不如此呢?
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整体观还牵涉到一个人的人生定位。有一次我和一位阿里的用户研究专家在讨论“用户研究”这个职业的发展前途。在“用户研究”(更大一点“用户体验”)这个领域,我从业了很多年,一开始我挺热爱的,但后来我选择了放弃这个职业。而那位和我讨论的阿里专家,则一直在坚持。她想把“用户研究”做透,但从客观环境来讲,用户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受限,话语权也不高,所以很矛盾。然后我就说,为什么你一定要以“用户研究专家”这个身份把自己框死呢?现代的职业分工,就是把人按工种细分到不同的专门岗位上,在这个岗位上你通常只能发挥自己全部才华的很小一部分。而就用户研究这个职业来讲,本身职业门口、技术含量都不太高,并且产出无法量化,在强调KPI的产业环境里特别吃亏。虽然你学了心理学,然后顺理成章的做了用户研究,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职业就是你的归宿啊!
我自己跟很多用户研究员、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等共事过,我发现一种职业对人的塑造或者说意识上的框定实在是太强了。每个职业的人都会很坚定地从自己的职业立场和知识背景上去看待和分析一个复杂的对象,并强调自己立场和视角的重要性,而没有足够的换位思考,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盲人摸象。那么当这个对象是自己的人生时,也往往就是这么陷住的。
太多的人因为人生中的一点不如意、一点失去、一点不可得而困住,或觉得无路可走,或觉得无事可为,或觉得无处可终。我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不如意也非常多,但每当这个时候,让我从沉郁中昂然迈起的力量正来自于我思考起人类的命运。
我在想,我这样一个人,六十亿套头身手脚殖的智能行走生命中的普通一员,到底可以为人类贡献些什么东西,才不负我来此走上一遭呢?如果我肩负某种必须去完成的使命,那么这么一点点不如意、困顿、丧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又让我想到,所谓的“精致利己者”,那致命的“精致”二字,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算计自己在一个个局部上的得失,而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点自由呼吸的空隙。每一次的局部优化都把自己往生命的平庸、暗淡无光和无力感中去推搡,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生命,是可以放置在一个更大的整体中去筹划、奋斗和闪耀的。
放在一个整体中去看,今天你读我的文章而与我建立了某种精神上的联系,于是整个世界就多了一道连线,那么世界的整体性就增强了一点点。今天我说,我们的阅读、创作、学习、职业和生命意义都可以在一个与更多东西相联结的整体中去思考和建设,那么你内心的能量也可能因为这种联结而变得充盈。今天我们睿智了一点点,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伪知识、伪偶像、伪价值和正雾霾给多过滤掉一些,还世界更多一点清澈澄净,还自己更多一点心宽体胖、不紧不慢,不是更好吗?
对了,文章一写完我就要去吃蛋糕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