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都行,别来施工单位

老话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可现实往往与之相反,和身边的朋友聊起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说起自己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有要吐槽的,现实更像是“干一行,恨一行”。

再往下聊,很多人也会表示自己最最想干的是什么,可能会想在老街开一间花店抑或是咖啡店。也可能会想有两间自己的民宿等等。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想必也有过很多诸如此类的想法,

当然,我也想过上那种离自然很近,离红尘不远的生活。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容易,理性讨论。

写这篇文章的是发发牢骚,释放一下这几个月积累的负面情绪。也许对某些人来说也是一篇“毒鸡汤”,我会尽量客观的描述我个人所经历的事实,毕竟也希望我的父母可以看到这篇文章,可以更好的理解我。

个人经历仅供参考,不具有绝对代表性。

我刚过22岁的生日,某不知名的普通本科学校电子商务毕业,大学也算是玩的开开心心,成绩不好,学校里学了一些市场营销、前端设计、平面设计、国际贸易等等所有基础课程,坦白讲就是啥都学过,啥也不会。不过我们学校电商这个专业已经进行了改革,不再是我们这样一锅乱炖的大杂烩,听说学弟学妹们大二的时候会选择自己的主攻方向,羡慕他们。

大学几年也不算荒废,好在自己有一技傍身,大学几年一直在坚持学鼓,毕业后在成都也有个自己小小的工作室,也是一个有稳定收益的副业,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然后因为对咖啡文化的一些喜爱,在实习的时候和朋友两个人一起开始尝试做自己品牌的精品咖啡,从大量的试豆对比到包装设计前后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目前只做了微店一个渠道,处于满足自己喝的同时顺带卖点给别人喝,短时间内是只进不出的,也没有着急推广宣传。这也是想给自己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未来的规划是有一份有正常双休和节假日的工作,有自己的时间发展副业,以后有机会和朋友去接受系统的咖啡知识学习,同时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求大富大贵,平淡但不肯定等同于碌碌无为,过上安稳的小日子就行,以上是个人背景。

到12月1日,入职某中字头施工单位已经3月整。项目部离市区高速半个小时,取快递要拜托司机帮忙到乡镇上取,每周六下班后是集体外出采购时间。

夏季作息是每天7.30-19.30,12-14点是午饭和午休。冬季是7.30-18.30,12-13.30是午饭和午休。不享受周末和所有节假日,节假日都有过节费。当然有过节费了也就不存在什么三倍工资了。所有你觉得应该有的正常休假都是没有的。

再来说说薪资待遇,如果全年没有太多考勤扣款的话,实际到手现金第一年在4.2-5W之间,五险一金每月自己扣1K,算上公司缴纳的在内一年则是2.4W,加上过节费,一年综合收入7-8W。

施工单位都包吃包住,没有租房和通勤等开销。这个收入水平在各级施工单位当中算中等水平,不同单位和不同的项目都有很大差异。至于说项目的绩效什么的,大头都是领导的,轮到下面员工手里当然很少,具体多少也不透露了。

当然有的企业不一样,有可能每个季度都在发绩效。还有在一些高原地区的,可能一个月补贴就有三四千。父母这一辈都认为这是进了国有企业就是个铁饭碗,为了铁饭碗放弃你的个人生活也都是无所谓的。而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却认为个人生活是底线。

施工单位全年守在项目上,即便是相对自由的领导,和家人孩子也都是聚少离多。能一直在项目上待着的人真的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过最值得敬佩的还是他们身后的老婆孩子。

今年我们部门一共七个应届生,分配去了天南海北不同项目部,有的在市区旁边,有的则离国境线也就两三百公里了。

今天在群里聊了一下,大家所在意的点都是这个工作对个人生活的压榨程度是来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无偿加班和放弃休假成为了一种份内之事。你一个人请假了总会忍受一两个同事异样的眼光,那一刻自己内心的负罪感是爆棚的,即便自己真的是有事需要请假。我们七个应届生有四个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当中已经做好了年后辞职的打算,大家也想清楚了辞职后要去做什么。

可能有人会说,你早晚会后悔的。诚然,丢掉一个父母眼中的铁饭碗,会在社会上吃不少苦,但是20出头的年纪,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忍受日复一日面对着钢筋混凝土的生活,没有节假日,没有了周末的概念。

上个月回成都的时候看到小区的银杏都黄了,那一刻觉得自己这几个月错过的不只是银杏黄的过程。是的我在的地方只有钢筋水泥,看不到银杏。我上一次和乐队排练是7月28日,上一次进电影院是8月6日,今天已经是12月11日了。

我不想再错过了,所以趁生命还鲜活,及时放弃。


一个即将逃离的19年毕业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