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阅读想必大家从小就会。从上小学语文课时开始,就要去练习归纳文章段落的主旨大意,只不过归纳主旨这种练习一直停留在对段落或是对文章上,而且上了大学,工作以后,这种训练几乎就没有了。这本书不单能教你如何阅读新闻、杂志上的短文章,更多的是教会你如何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并如何高效地阅读它。
01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启迪就是明白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毫不费力的写出上千字,辛苦堆砌出来的文字能够吸引到读者,毕竟现在写作已经是很重要的技能了,但凡有些名气的人物,无论商界精英或是演艺圈明星都纷纷著书立说。其实,写作和阅读是相通的,作家往往都是好的读者。
武侠小说的著名文豪金庸,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从小就爱读书,光是武侠小说就读了几百本。阅读的多了,便有了深厚的知识储备,更多的人生感悟,自然写的文章能够旁征博引,绘声绘色的吸引读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
一个好读者明白作家写书的框架,懂得书中构建的角色特点或人物关系。当理清了同类书籍的架构后,应该就会发现写书大体上也是有套路可以遵循的。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虽然成为一个好读者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但是不进行大量的阅读是很难找到写作的话题的。面对大量的图书和各类资讯,提高阅读速度显得相当关键。本书介绍了一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由于阅读时,眼球并不是连续不断移动的,经常会“眼停”,甚至是往回看。这样,自然就减慢了阅读速度。提高速度的方式就是用手指指着文字,并保持一定的速度滑动。刻意地练习让眼睛跟着手指的移动而移动,阅读速度便能有所提高。
02
读书要精细。大部分的书都不需要精细的读,只有对于自己来说重要且有价值的书才需要精细的读。孔子很喜欢读《易》,因此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读这本书,使得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这就是“韦编三绝”这个成语的典故。像孔子这样读书就是精细的阅读。
精细的了解一本书,是一种主动阅读的过程。这会融入更多的个人思考。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每每重读一遍,感悟和收获往往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都会在年终总结自己一年来读了多少本书,不少人还想要追求一周看一本书的成就,然而,这样阅读你真正记住了多少,多少知识点又能为己所用?所以,读书要读得好,而非读得广。
如何精细读好一本书呢?
首先,要利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检视阅读”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看序言,看目录,从而快速挑选出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适合自己的书,之后就要进入到下一个重要的阅读阶段“分析阅读”。分析阅读需要整理出一本书的整体架构,中心思想。如果读完一本书,能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就算读懂了这本书。
1. 本书讲了什么?
2. 作者是怎么讲述的?
3. 本书有道理吗?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何选出适合自己的好书?
好书是可以与你的心智一起成长的书。最初这本书的层次远远超过你,再次重读时,它仍然超过你的认知,而未来或许你能达到它的高度。这样的书,对你来说就是真正的好书,通过反复阅读这本书,你的心智会不断的成长。
比如,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聪明的投资者》,绝对是投资理财领域的一本好书。对于理财小白,第一遍阅读本书时,有太多的基本概念都不懂,想要读懂并理解,就需要反复的咀嚼和消化。从一本好书中汲取收获,最重要的是尝试将学到的并认同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才是读书的终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