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的危害有哪些?
独视角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一次做节目的过程中和主持人谈到了历史话题,当主持人问他历史有什么用的时候,易中天的回答让包括主持人在内的很大一部分观众摸不着头脑,易中天认为,如果你非要问历史有什么用,那只好告诉你,历史没有用,因为当你一旦认为学历史是有用的会持一种实用主义态度去对待历史,接着易中天教授解释到,实用主义对历史有着最大的损害,比如,影射史学、牵强附会、以古鉴今……从这里可以看出,易中天教授本人是反对实用主义哲学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实用主义?
说到实用主义,首先给大家看一则曾经在网上流传已久的故事,虽然故事的来源今天也无从考证。
且不说这故事编的漏洞百出,首先,下雨本身不属于自由落体,还有,博士也不可能在群里面讨论这些个初中物理,最后,流言止于知者!哪怕是初中生都知道“自由落体”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不能去考虑其他的阻力,作为博士不可能没有这个常识,倒是写这个段子的作者完美的暴露了智商下限。
那么,这个一滴水砸死人的故事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其实背后蕴含实用主义思维习惯,当然大家都淋过雨,我们之所以没有被天上掉下的雨给砸伤,那是因为空气阻力帮了忙。这种故事图个乐子就好了,偏偏有人当真拿这些个段子来嘲讽知识和知识分子,那个人被踢出群不是因为博士们被问倒了,而是基础性的知识太薄弱,没办法存在那群里(连严谨的论证条件都不明确)。总之,实用主义认为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强调实际经验、行为和结果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过程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给人们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实用主义产生的危害体现在哪些地方?
实用主义大行其道,很容易让人们目光短浅,浮于表面的技能,而不愿意深度探究背后的原理乃至长远的发展,同时也会产生“知识(读书)无用论”的观念,甚至出现“反智主义”,诸如,“数学滚出高考”。要知道学数学是学习数学思想,学习理性思维,这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
同样,不少人在网上抱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无法使用,这种实用主义的观念也同样仅仅把知识简单粗暴的等同于实用,陷入了实用主义误区,要知道我们在学校学的除了知识以外,还学的更是一种知识背后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
极端的实用主义,还表现在全民都只想着怎么搞快钱,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儿,忽略道德和良心(黑猫白猫论),只看重钱,追求快速的结果,而不愿理性的、创造性的、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知识,这是一种惰性思维,诸如,山寨、盗版、拿来主义等等。而庸俗的实用主义泛滥,容易使人变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野兽,丧失了人的最可贵品质。在这样的法则下,表现出人们对强权、金钱的崇拜,社会达文主义泛滥,侵害他人利益竟然被全民看起来理所当然。
实用主义是如何起源的?
说到实用主义的起源,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道德训条(说教)占了绝大部分内容,崇拜祖先,少有注重真理和知识,缺乏逻辑学和实证哲学。虽然有很多领先世界的成就,然而只停留在初级的应用阶段,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难以形成系统化、体系化。如中国古代有许多“世界第一”的发明,却没有发展到精密科学一样,比如,中国古人知道如何制作火药,却没有发展出化学;发明了指南针,但没有发展出磁学和电磁学,与其说是不知道火药和指南针其中的原理,不如说是不愿意去探究其中原理,即在农业社会中,我们的传统思维中更看重技术应用,而轻视科学理论,导致我们到了近代自然就被西方所超越,以蒸汽机、电等为科技标志的工业革命也就与中国人无缘。
说到知识的产生,相比欧洲,尤其是近现代,欧洲有一条很重要的毕达哥拉思“万物皆数”的思想,比如,从柏拉图抽象“形式”和亚里士多德“全称概念”,再到了欧几里德,发展成公理体系的几何系统,从公理,公设,定义,来推出定理1,定理2,...定理n等。在此之后的人们根据欧氏第五公设作相反假设,有推出了“非欧几何”。西方人这种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运用数学,逻辑,和经验数据的结合,是科学的诞生的源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仅仅靠人们的机遇和生活经验而去发明发现,而是引入了数学和逻辑,并与此相结合,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原理或定理,既自然规律。
近代学者范文澜在谈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时候曾经说到,我们有不成系统的经验主义,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技艺传统,这成不了“主义”,只成了传统的因袭。中国有原始的辩证法,然而中国人太聪明,懒得穷根究底,所以发展不出什么有系统的辩证法来。
讲求实用、实效本来无可厚非的,实用主义也确实为生产生活节省了时间、精力、成本等。相反,如果把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不会产生任何实效的事情上,比如,科研、艺术、文化,那这个社会运行成本当然也是非常高的。但不能为了实用,使我们的知识体系变得毫无内在逻辑、缺乏体系化、系统化。近代中国为什么没产生科学,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中国实用主义思维盛行,如,古代的数学著作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缉古算经》、《缀术》等,内容多是以应用为主,而其中的技巧及观点也更偏重结果,而非推理过程。
实用主义还会让人们的审美、文化观念,如音乐、绘画、艺术的审美等陷入粗俗化、简陋化。同样,按照某些持实用主义观点的人看来,所谓的什么“七桥理论”、“费马大定理”、“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这些玩意儿都没“实际作用”,既不能填饱肚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诗词、歌赋、哲学受众人群太少,就更不用说了。实用主义过于泛滥所产生对知识的歧视(读书无用论),必然会导致社会浮躁,文化退步,庸俗盛行,乃至人们的创新活力难以提升……
网友辣评:这群人活一辈子就为了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