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可测,爱情易得,也易散——读张爱玲《封锁》有感

张爱玲

文学一旦沾上通俗的边就让我敬而远之,我非常鄙弃通俗文学,总觉得通俗就是消遣和娱乐,似乎与我要寻找的东西远之又远。

这里可能涉及到我们看待通俗文学的态度问题,但我今天还不想谈这个问题,因为太大也太过复杂,远不是我所能谈的明白的。

文学理论界对《封锁》的评价很高。

在我看来,《封锁》里隐喻和意象性的东西确实用了很多,看似不经意的描写,都有着作家深层的思考在里边。

由于作品只读了一遍,所以做个文本细读的评价可能性不大,但作品的整体感觉给我的印象很深,感触也很多。

《封锁》里最明显的主题我想应该是爱情,显而易见男女主人公的美丽邂逅似乎为车厢中添了些许罗曼蒂克的气氛,这是抛开了社会政治背景谈的。

张爱玲很懂得挖掘人内心的东西,对于爱情的理解,张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在作品里爱情似乎就是一次邂逅中碰撞出的火花,瞬间的耀眼夺目,却没有永恒的光彩。

特殊境遇下产生的爱情,一旦回到平常生活中显得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当封锁解除,男女主人公重又回到现实,那爱情似乎也被封锁进了从前,刹那间男女二人已形同陌路。

“封锁”这一主题有着可供深度挖掘的无限多义性,他不仅仅局限在战争条件下城市的被封锁,在这里作者首先想向我们揭示的是人心的“封锁”。

这种“封锁”与城市的被封锁背道而驰,当城市封锁的时候人心却打开了。

男主人公吕宗桢迫不得已的搭讪根源在于城市的封锁,而这种迫不得已却体现了其内心的“封锁”特性。

女主人公吴翠远的言行不一,也体现了其内心的封闭,还有就是车上乘客的浮华的议论。

这些通通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而这种冷漠的来源就是人将自身对外界进行了“封锁”。

当然《封锁》的主题并不只这一个,暂时只解读到这。

捎带还要谈谈里边的爱情与邂逅,吕与吴二人的爱情似乎产生的很突然,也很让人费解,然而也很让人遗憾。

吕的突然闯入多少使翠远的心里产生了少有的波澜,心与心的距离突然拉近,让这个本身带有反抗个性的女孩子对爱情产生了自己的理解,爱情也可以是她报复家庭的工具。

似乎只是一瞬间的碰撞,二人的内心世界就已经被作者毫无遮掩的暴露在读者面前。

爱情本来是如此的容易,只是心与心的距离让彼此间多了隔膜与冷漠。

但爱情也是深不可测的,二人的内心想法恰恰向我们昭示了这一点。

短暂的封锁解开了,人们各自回家的同时,心理上的封锁却又开始了,而且将长期存于人们的心中。


影评|人活着,总得信——吴君如电影《岁月神偷》观后

故事|经历告诉我:什么都比不过一个强大的内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