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妈,从结婚那天起,就占了两口之家的半边天,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成为了家庭女主人,开启了人生琐碎的新篇章。
一、懵懂篇
成为女主人之前,从小家有三个哥哥,干活很少,不懂任何家庭生活技能。结婚后,两个人的生活依然可以从简,做饭正是检验夫君的好机会,而收纳,是我费尽心思想干又干不好的家务活,夫君这样描述我收拾东西:就是把东西从A地移到B地,再从B地移到C地。有时,家里乱糟糟的,我会在夫君进家门之前,假惺惺地给他提前打预防针“不好意思,我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夫君回我一句“没关系,你只要别把自己埋在里面就行”。
从两口之家,再到三口之家。孩子两岁半前,夫君常年出差,奶奶和我一起带孩子,所以那时的三口之家,是我、奶奶和孩子。这段时间,奶奶是女主人。
孩子两岁半以后上幼儿园,夫君调回来工作,奶奶回老家了,我重新成为家庭女主人,这才是我家庭女主人各项研究工作的真正开始:因为有了孩子,生活再也不能将就。
每日被困在无穷无尽的重复的家务劳动中。终日忙碌,不得要领。总是有收拾不完的东西,要求高却干不来,崩溃啊。。。
二、探索篇
第一次突破性地认知提升,发生在我教《审计学》这门课时。哇,内部控制,流程化管理,找出关键控制点和非关键控制点,果然教是最好的学习,当年考注会《审计》也没这么深的领悟,我开始分析家务活的流程。
例如吃饭这件事,包含的步骤有:买菜、煮饭、摘菜洗菜、炒菜、吃饭、洗碗,吃饭不能让别人替代,洗碗是非关键控制点,而买新鲜的菜和做饭是关键控制点,关系到一家人健康。对于关键控制点,要自己做,或者有可靠用心的人做。对于非关键控制点,可以让机器或者钟点工来完成,当时从来没有听过洗碗机这个词,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始网上搜索“洗碗机”,果然有这个玩具,果断地买回家用。
喝开水这件事的流程,以前是:接冷水、烧开水、灌入开水瓶、孩子喝水时帮他倒开水、第二天要倒掉开水瓶里的剩水重新烧新鲜的开水。。。这个流程无比的麻烦,我想简化这个过程:我设想喝水的时候,可以立即出开水,而且不要循环烧水,简单一按,孩子就可以自己倒水喝。按照我的想法,我搜索即热式饮水机,找到想要的东西。
打扫卫生是一件不能增值而又要重复去做的事,在这股热情探索的火焰下,我又配备了扫地机、拖地机,在打扫新房的时候,面对N多的玻璃,还添置了擦玻璃的机器人。按照我设计的流程,拖地机的抹布要多准备一些,所有抹布都用脏以后,再一次性丢进洗衣机里洗抹布,为此,我又添置了一台二手的小洗衣机,专门洗抹布。
洗完衣服后,还要把衣服拿出来,晒衣服,收衣服,叠衣服,这个流程好麻烦,于是我就买了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
我还琢磨出做饭的时候,油烟特别容易让女人老,提醒自己“满面灰尘烟火色”,所以买了面罩,炒菜的时候戴着,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带着防毒面具炒菜的人是否还有。。。
父子俩找不到东西总是问我这个家里的女主人,女主人不胜其烦。于是,我努力地分类,陷入疯狂地贴标签模式,在我疯狂时,夫君把脸凑过来,指着自己说:来,贴个“老公”。贴标签也试过很多种方法,最后买了超级好用的标签打印机(这一点是从《搞定》这本书中学来的)。
我对家务活的第一次认知飞跃,让我为家里又添置了许多东西。
看了《令人怦然心动的3日奇迹整理术》。这上面所有的观点和方法,都与我相投,只是我走了无数的弯路才领悟这些道理,要是能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
三、飞跃篇
可是道理领悟了,事情还是做不好。
直到最近请的钟点工阿姨,和我聊起她在地产老板家打扫卫生的事。她评价这个老板家极其干净,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东西都放到柜子里。结合我以前的认知和实践的摸索,我突然领悟了家庭收纳的口诀,应该是:断舍离、藏起来、动线考虑、分类贴标签、习惯化。
1.断舍离
一直都做不好断舍离,以前是割舍不下感情,什么都是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哪怕朋友送的礼物不喜欢,也会留着。后来是不舍得浪费,都是苦日子过来的,怎么舍得丢弃。直到这些物品,放了很多年,让我耗费时间精力去保存它,占用我的空间,分散我的注意力。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注意力和时间是最值钱的东西,而金钱排在它们后面,我最深切的感受是:这么多物品的结果,是让我找不到重点,我真正重要的东西反而被淹没了。
要真正做到断舍离,让所有的物品,只与我最真实的需求相连接,这个物品才值得保留。《令人怦然心动的3日奇迹整理术》里,提到用一条新的毛巾时,就把旧的毛巾处理掉,所以一直用的都是软软的毛巾,而物品的数量始终保持是1,这种对收纳数量上的管理让人轻便又舒服。
想通了以后,我又把家里的东西来了一次断舍离。在探索阶段添置的很多物品,因为用起来不方便,又被我处理了很多。
2.藏起来
过日子,不可能只有鲜花,而没有乱七八糟的零散物品,藏起来是我的第二个口诀。把东西藏到柜子里,抽屉里。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可叠加的收纳抽屉。
这种收纳抽屉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叠加,不占空间;如果是箱子,为了拿最下面箱子的东西,必须把压在上面的所有箱子移开,而抽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使压在最下面的抽屉也可以直接打开取物;搬家方便,直接把抽屉搬起就走。各种物品都可以放进抽屉藏起来。
衣柜里,我不喜欢固定的抽屉,也用可叠加抽屉。除了当季的外套衣物挂着,换季的衣物放在收纳抽屉。这些方法特别适合我这种经常搬家的人。如果是行军作战,这就具备了快速转移能力。
3.动线考虑
动线,就是活动路线,物品摆放要考虑家庭使用中的简单快捷。以前住自己家时,洗手间干湿分区,会在干燥区域,家庭成员每人一个抽屉,洗澡后要穿的内衣、浴巾、装衣服的袋子等用品,直接放在每人的抽屉,洗澡时直接拿取方便。现在陪读租房,洗手间没有干湿分区,但我依然考虑动线,把抽屉放在一个相对方便的地方摆放,而里面的物品不用重新清理。
我睡觉之前用艾灸贴,开始把艾灸贴放在床对面,有时上床了就懒得下来拿,后来突然意识到我的动线这样安排是不合理的,马上把艾灸贴移到床头抽屉,一下就方便多了。
4.分类贴标签
分类和贴标签,必须要同时做,因为时间久了,自己的分类标准可能忘,而且还需要把信息传递给家庭其他成员。第一级标题,我尝试按家庭成员分类:我、老公、洋洋、共同,如果是衣服,第二级标题,我尝试按季节:春秋、夏天、冬天、四季,后面还可以有第三级标题,例如老公的冬天外套上衣,我会做一个标签:老公-冬天-上衣外套。标签打印机,可以直接连接手机,非常方便。这样边收拾分类,边打印标签贴上去,把物品的位置固定下来,以后再不操这份心。
5.习惯化
所有的一切,都要形成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才能有效,这个也是我和家庭成员需要加强的。
整理一圈下来,最起码以前夫君回家乱丢的钥匙、卡片等物品,现在慢慢养成了放进他专属抽屉的习惯了。孩子桌子上乱丢的笔,也可以放进桌上可叠加小抽屉。
四、终结篇
所谓终结篇,是我自己给自己一个终点,不允许自己再去思考这样一个没完没了的问题。如果我能做到:断舍离,藏起来,动线考虑,分类贴标签,习惯化,就够了。至于衣服要怎么叠等细节,有缘随手学会就OK,实在不值得再花时间精力去研究。如果我把研究家务的时间,用来做别的事情,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让自己心情更愉悦。
以上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个人认知的进化过程。有可能有的观点和方法,后来又会被我新的认知颠覆。我有时候傻傻地想,如果我们用大数据去分析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我们有多少行为和时间是被无端端地、无趣地浪费,最后陷入一种无望地呻吟中度过我们的一生。
李开复在《AI未来》中,认为未来可重复的事情肯定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而人类回归到人的工作。
作为家庭女主人,余生我想把生活回归到人性,回归到“我”的需求,如果我和我的家庭不需要的东西,送给我也不需要。
家庭女主人的生活可以是:我们不需要一大早起来给家里人做饭,我们可以用带预约功能的厨房电器,晚上把第二天早饭预约好,我们女主人起床以后,可以练练瑜伽,看看书,做个面膜,一起静待人工智能的到来,把我们琐碎的工作接过去,我们只负责美美的生活。
五、拆掉思维里的墙
当我需要擦玻璃机器人的时候,我就去买了一个擦玻璃机器人,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东西使用的频率实在太低。当我想看一本书的时候,我就把书买回来,看完了,我还要把它收纳起来。
有一天,突然想明白,有的东西,我们其实只需要拥有它的使用权,并不需要拥有它的所有权。比如说,擦玻璃机器人,我有使用权就够了。书,我只要有书看就够了,书是不忍心丢弃却是最大的闲置品。所以,现在看到谁家藏书有多少,我想到的是:好浪费啊。让书和其它闲置物品一起流通起来,才是最好的社会资源配置。
对于女主人来说,我们要区分物品是否需要,需要的是使用权还是所有权,通过买得到所有权,还是通过租得到使用权。
以此文,作为对过去家务研究生涯的告别。但我依然是家庭女主人,以后只研究如何买新鲜的菜,把饭做好,一切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