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大诗人更是风格显著。但在他们一生的作品中,有时会出现一首或几首诗作,与寻常风格迥异,简直判若两人,却也格外令人惊喜,比如这一首:“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这首诗题目是《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谁能想到,作者竟然是“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以超强气场和存在感屹立于唐诗巅峰的文坛领袖韩愈,是那位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在冰天雪地中立马蓝关,失路悲愤而铁骨铮铮、九死不悔的英雄韩愈。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也有他生动诙谐、出人意表的一面。
诗题中“水部张员外籍”是诗人张籍,就是写了“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巧妙拒绝当朝权贵笼络的那一位。张籍是韩愈的学生,韩愈和他交情很好,好几首名作都有他的身影:比如《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还有小孩子特别熟悉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二十二舍人,不是别人,正是“春暗绿时连梦泽,紫罗衫动柘枝来”的白居易。原来韩愈和白居易曾经做过同事,案牍劳形之余,约着一起去郊游。活泼泼的明媚春光里,任性的白居易爽了韩老师的约。
韩愈和张籍、白居易三人约好一起去春江郊游,结果张籍来了,白居易没有来。于是韩愈说:蓝天白日映照着楼台,曲江涨满了春水,千树万树开满了花朵,美景如斯,你有什么大事要忙,就是不肯来?一句“有底忙时不肯来”,问话中不但有遗憾和失望,而且暗含揶揄:就你是朝廷命官,难道我们是布衣、闲人?我们都能及时来,偏你不能放下俗务,辜负了朋友之约和良辰美景?想象被埋怨的白居易,让人觉得有趣,而对朋友的“错误行为”耿耿于怀的韩愈,就更加可爱。
从小到大,能背诵的最长的诗,大抵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乐声的那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如银屏炸裂,如铁骑枪鸣。每琅琅诵出,笔墨酣畅令人拍案观止。
白的一生漂泊动荡。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人刺杀于长安城,京城震扰,白居易切齿痛恨,上书朝廷请求立刻缉拿凶手。但是这时候他已经不是“左拾遗”之类的言官,他的上书属于越职言事,早年得罪过的权贵趁机报复,诬陷说白居易的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白母患精神病),白居易却写《赏花》、《新井》诗,如此不孝,有伤名教,于是白被贬为江州刺史。“这次贬谪对诗人打击很大,他由早年的志在兼济为主,转向了以独善其身为主。早年思想中本来就存在的佛教、道教的思想开始滋长。”(孙明君语)
白居易此后为自己的心灵找到的出路是:淡薄,参禅修道。他习静、食斋,抛却腥臊荣利、挣脱名缰欲锁;远离尘俗,与天地相融,更摒弃他人,与魂魄周旋,因此获得了真正宁静和无上脱离。
他流连山水,诗酒自娱,就像最喜欢的他这一首,《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暮色苍茫,又是冬夜,人回家,鸟归巢,天地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和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情不同,和杜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苦闷有异,白居易喝的是自家酿的、没有过滤、品质不高的浊酒,所以泛着绿色,还有泡沫(绿蚁)。他喝酒的地方,不是李白的太白酒楼,也不是杜甫的小酒馆,他在自己家里,对着一个红泥小火炉,和一位年纪相仿志趣相投的旧友,两个人“永日无余事,微钟坐来歇”。不论将之唤作“疏离自适”或“独善其身”,他以一种宁静自处的风度和幽美清寂的诗作实践了它。这样的诗,袁宏道说是“清微简淡,使人人自远”。末句之“无”字,“妙作问语,如闻声口”,如同在一纸便笺上信手写就的邀请,如此家常,却色彩诱人,人情淳厚,千载之下让人温暖向往。
白居易是中唐以后的诗人,“安史之乱”后,流光溢彩的盛世一去不复返。等到他找到新的人生定位,等到他成了另一个人,这时候,整个时代和他个人,都繁华落尽,归于平淡,收拾弦歌,入了中年。
这首《问刘十九》,多年来在不同年龄、不同心境、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读过许多遍,每有不同感慨。起初认为是一次伤怀与解脱的精神之旅,近年渐觉是一阕 “人与天地参”的不朽之作,将“人生忽如寄”的底色晕染在他敛华蓄味、淡处见腴的诗性里。
“谁能当此夕,不有盈襟叹”,世事不过幻梦一场。面对这苍茫雪色,后世一定有人,为今天凭吊古人的我深深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