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中呢,常有一些特别热爱丛林法则的男性友人,他们问我,你想那么多干什么呢,【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读大学时还爱争辩,现在是一听这个,不聊了。今天在那个辱母案的跟帖里又看见这句,想了想,那就刻薄的说一嘴吧。
大家只知道这句话是黑格尔说的,但看过《法哲学原理》就会知道,这个「合理」,不是合乎情理的合理,而是「符合我理性思维」的合理,这是个「唯心」的感知(知识点啊朋友们!),而《小逻辑》里面更是对「存在」做了说明,黑格尔的存在不是指的「被公认的现实现象」,而是含有主观意义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认为的现实。
这话其实还有后面一句,我连在一起再翻译成只表达我一家之言的大白话,就是,凡是存在的都是符合我的理性思维的,凡是符合我的理性思维的就是真实存在的,(白话知识点来了!)符合我的理性,我能感知到的才是存在的!我觉得是就存在,我觉得不是就不存在!
所以,一切拿这句话来装作劝慰你不要较真不要认真的都是耍流氓。
说真的,有一段时间,我去做销售,每天觥筹交错业绩不好,我的一个老板说我读书太多,另一个老板说我不够狼性。我也迷茫过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没法和他们站在一起,只好自嘲的开玩笑说,我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其实我哪里有羽毛呢,就是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喜好。我到现在是非常立场鲜明的讨厌那些所谓的丛林法则,讨厌自私的基因,讨厌阿哇呀呀那一套,我不是随便的讨厌喔,我是身体力行的把它们都用在谈恋爱里实践过。这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效,但却忽略了最本质的一点,就是样本量的不足。如果一个人的智识水平刚好在这些行为里圆满融洽,那么他就是这个样本量群体,但如果一个人的智识水平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那么他在这个处境和规则里,要么他玩你们,要么抑郁。认为一个人贫穷就是懒,被骗就是蠢,借高利贷就是自不量力,伤心就是撒娇,迷茫就是矫情,却忘了自己就是在他们自己信奉的规则里面,匍匐在强者的面前,叫爸爸,叫国王。
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存在只是存在而已,它可能变得更好,也可能变得更坏。最可怕的不是观点对立,而是丛林法则,把自己当狼的时候别忘了自己匍匐当羊的样子,而比起相信社会达尔文更可怕的,是不再独立思考。
另:我第一次听到黑格尔这句话的时候是在初中,我的历史老师,还兼职美术教育,这是那个年代大厂子弟学校的魔幻。他长得清秀,却一身反骨,讲到这句话的瞬间,我是立正坐好的震慑。再后来我学法哲学原理,面容清晰的想起了他,想起他那个嘴角一弯的笑容,才终于明白,那是嘲讽。
恍惚的面对世界,笔直的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