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13/09||奴隶宰相——傅说

傅说(yuè)(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留有“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名句,被尊称为“圣人”。

盘庚以后,商朝又传了三个王。这第三个王便是武丁。武丁性格内向,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说话做事,往往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连父亲都觉得他有些怪异,常常要责怪他。

武丁的父亲是商王小乙,小乙在位时,不喜欢武丁的性格,越看他越不顺眼,后来干脆把他赶出王宫,让他住到乡下去。

武丁在乡下住了多年,从不摆王子的架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掌握了不少知识,结交了许多下层的平民百姓,还跟一些奴隶交上了朋友。

小乙去世后,武丁登基。他很想有一番作为,但却找不到一个贤臣来辅佐自己。他想到自己被流放到乡下时结交的一位至交好友,他的名字叫“说”,虽然他是奴隶出生,但他是一个沉着稳重,学问渊博,心胸开阔的人。

可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社会,即使贵为国君,想要破格重用一个奴隶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武丁心情苦闷,郁郁寡欢,成天紧锁着眉头。

在父亲小乙去世后居丧的三年中,武丁把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都交给了几个大臣,自己连一句话都不愿说,就像个哑巴。

一天,武丁突然说话了。他说,他梦见天帝向自己推荐了一位贤臣。上朝时,武丁把梦中所见的贤臣的形象刻画在一块木板上,命令群臣立即去寻访——这还是武丁自父王去世三年来第一次开口说话。

画像上的那个人,身穿破烂的衣服,胳膊上套着绳索。群臣接受了武丁交办的这一特殊任务后,把都城找遍了,连这位贤臣的影子都没有。

大家又分头到全国各地去找,找了好久,终于在北海的傅岩,发现一个名叫“说(yuè)”的奴隶,面容、身材和服饰,都像国君所画的那个人。他身穿一件粗麻布衣服,胳膊上也套着绳索,背有点驼,但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露出智慧和才华。

当时傅岩这地方刚经过洪水泛滥,道路被冲坏,房屋被冲毁,“说”正和一批奴隶一起,在那里修路、筑墙。

找到“说”的那些大臣高兴极了,赶紧把他带入宫中。

武丁一见“说”,就说他和梦中所见到的天帝推荐给自己的贤臣一模一样。

武丁便向百官宣布,任命“说”为左相。由于他来自傅岩这个地方,便以“傅”为姓,称他为“傅说”。

傅说做了左相后,没有辜负武丁的期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武丁实现了振兴商朝的理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