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李非刀
1.批判性思维所批判的对象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观点背后的思考过程,去审视这个思考多缜密、多系统。
2.在我看来,批判性思维简直跟学外语和锻炼身体并驾齐驱,是人生三大“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件”。
我们的思考自由度,受两件事限制。
第一是知识面局限。你的知识面越广,你的思维局限和漏洞越少,你的思考就越自由。
第二是思维方式局限。
3.怎么能训练这种自我分裂的能力,自己来当自己的旁观者呢?
两种手段可以训练:
第一种是练习冥想,这是练习旁观我们内在的体验和感受。
第二种就是训练批判性思维,这是练习旁观我们的思考过程。
4.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思考,应该审视的第一件事就是这段思考是不是思考,它有没有完整性。所以,当你心里出现一个观点,或者听到别人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你可以先问立论者两个问题:
这是你的感觉、猜想还是思考?
你的判断有没有根据?
5.我们开始检查一段思考的结构是否完整性,包括论题,论证和结论。关于论题我们需要检查它的两件事:
第一,这个论题是在讨论某个事实,还是在讨论某种价值主张?
第二,你有没有正面回答问题?
6.关于审视结论。我们应该问三个问题:
第一,你的观点有根据吗?有根据的观点,才能算结论。
第二,你有没有偷换结论?
第三,你有没有让结论先行,再找理由证明它?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帮我们识破关于结论的三个迷惑性陷阱。
7.我们讲了面对“论证”这个要素的时候,你有三个必问的问题:
前提是什么?
这些前提都成立吗?
这个推理有效吗?
8.我们要特别留心思考过程用到的关键概念,要看看它是不是前后一致、是不是在立论者和接受者之间存在理解偏差。我们需要关心关键概念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是否达标。
不过,有一种情况我们不用那么讲求清晰和精确,这就是我们在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时候,本来就存在一些潜在的共识或者语境,我们不需要事无巨细地把它们点破出来。就像我们说“限速60”,我们都知道它的潜在共识说的是60公里每小时,而不是60厘米每小时。
9.洞察思考背后的隐藏假定,不但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环,而且,是一种独立的自我洞察和自我穿透能力。它其实是在帮你理解你自己的思维是怎么发展的,因为你每个推断背后的假定,组成了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
10.为了成为一个更明智的人,请你在日常,有意识地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把“花足够时间来思考”这件事,变成你的习惯和仪式。
如果我们想要成为更高质量的思考者,我们应该至少做到两件事:
第一,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在“思考”这件事上面;
第二,我们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并且借助批判性思维去不断优化它。
11.作为一个批判性思维的练习者,我们非常需要建立的一个信念是:我们不是认同某个信念的内容本身,而是认同它的推导过程。如果我们的信念被质疑和否定,这不是我们受到否定,而是我们获得了提升思考能力的机会。
12.关于立论者的立场是怎样影响观点的公正性的。要看清这个问题,你可以追问观点背后的立场三个问题:
第一,你是在以什么立场和态度讨论问题?
第二,调转立场,你能接受现在的结论吗?
第三,在其它情况下,你能保持态度的一致性吗?
13.我们先说思考背后的情绪。我们可以问这么三个问题:
第一,我对这件事的情绪是什么?
第二,如果一个怀有相反情绪的人来面对这件事,他的结论会不会跟我不同?
第三,一年后,我会不会后悔基于这个情绪作出的判断?
14.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意识到自己的思考框架永远可能存在局限,永远值得修补和完善。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考如何思考的方法,它其实也有自己的模型。简单来说,这个模型包含三个问题:
如何拆解一个思考过程?
如何评估这个思考过程?
如何从思考框架出发,重构或提升这个思考过程?
15.批判性思维本身有两种局限:
第一种,批判性思维,不能够帮你打开视野和格局。批判性思维只能做到判断信息是不是“优质”,但没法做到“大量汲取”。
第二种,它作为一个思维系统,是不完备的。系统不完备是指你在系统之内,能意识到某个问题的存在,但你没法基于
这套系统解决它。任何系统都会有圈记的不完备,批判性思维的不完备,体现在它不负责构建。
16.两种可拓展的思维:成长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关注的不是问题,而是自我的成长。它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视为自我成长的工具和手段,问题要是解决了,我从经验当中获得成长;问题没解决,我从教训当中获得成长。
创造性思维关注的是问题有没有新的解法,训练的是你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发散能力、直觉这些跟心智相关的
特质。
end
日更第40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