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情绪价值、情绪稳定成了高频词,有一个能工提供情绪价值的、情绪稳定的亲密关系(父母、朋友、同事、爱人),会令在打压指责否定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羡慕不已,所谓的“流浪猫看家猫”的感受。

于是每个人都在希望遇到那个情绪稳定的人之前成为情绪稳定的人。可是情绪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
情绪是外部事件和内部感受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应倾向。外部事件不可逆,内部感受可变化,所以就有了安慰人的时候一句“想开点”。当事人听完更生气了,仿佛只要想开点,情绪就不存在了,那意思是我错咯?这也是为啥这句几乎正确的话它毫不起作用的原因。
情绪既然是外部事件和内部感受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应倾向,那么你那些不太愉快的情绪被调动出来了,要么是外部事件让你不舒服,要么是内部感受让你不舒服,它是在提醒你,有些不太对头的事情发生啦!
比如说:女朋友毫无征兆的说:我们来谈谈吧。相信你只要不是个缺心眼,你就会开始紧张,胡思乱想了:我做错了什么?这个时候紧张的情绪是在充分调动你的小脑袋瓜,检索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以及应对,甚至连夜买好了明年的圣诞礼物。你害怕极了,想起了爸爸妈妈说有事要跟你谈谈的时候,他们决定离婚,那一夜你翻来覆去睡不着,准备接受分手的这个事实。结果第二天,女朋友说她想养一只猫。
这个例子里,前半段的情绪是事件引起的,后半段的情绪是你的认知引起的,它们都不是事件本身,却能够让你去解决事件背后的问题:安抚女朋友,或者解决你童年的不愉快体验。
既然我们知道了情绪是怎么产生的以及情绪其实是个信号员,没有好坏之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管理它呢?
因为,不同的情绪反应,我们要承担的后果不同呀!我们控制情绪,本质上是在情绪产生了以后,接纳情绪,听听它的声音,然后理性地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反应。把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那么,怎么去管理情绪才能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呢?

一、接纳,接纳自己的情绪
我们是不是从小到大听了太多:“不要动不动就生气”、“你也太爱哭了吧”、“放轻松别焦虑”、“紧张啥,你要相信你自己”。无数这样的语言在告诉你,情绪是不对的。所以你就抑制、抑制,直到有天爆发了,你溃不成军,说自己情绪不稳定。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承认自己紧张、生气、担心,我们知道这样没错,不必装这些东西不存在,然后我们才可以去看看背后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是外部事件还是内在感受,从而解决它。
二、情绪都有积极的一面,要学会听它的声音
焦虑出现的时候,可能提醒的是你准备不够充分,对事情没把握;
愤怒出现的时候,可能提醒你你被攻击了,你需要自我保护;
沮丧出现的时候,提醒你需求没被满足,你期待被看到。
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给你最常出现的情绪起一个名字,总是忧心忡忡我们叫它小优,容易焦虑我们叫它小焦。当它出现的时候问问它:小焦你来啦?有什么想对我说的吗?认真听它的需求,然后帮助它解决掉!当然如果小焦瞎操心,你也可以说:小焦谢谢咯,这次看我的。
三、学会表达
我们从小接受了太多规训了:“你要听话”、“不乖就不喜欢你啦”,“男孩子要勇敢”、“男子汉不可以轻易流泪”。时间久了我们就羞于启齿,不敢直接表达出来自己想要什么,反而会用一些很别扭的行为去刺激对方猜测你的想法。生闷气、冷战、吵架、甚至用离开试探。然后发现收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更加愤怒。
有情绪代表你某一部分没有被充分满足,但是你想要被满足就一定要表达出来,给对方满足你的机会。当然我们表达不代表我们一定会被充分满足,但只有当你一次次表达了,你被满足的机会才会越来越多。
关于表达,也有几个小技巧交给大家:
1.表达感受和需求:感受是自己的感受,不去猜测对方的动机更不去指责别人的行为,因为当你指责对方,对方感受到被攻击了,他的防御机制就会升起,你们的沟通就会变成争吵;需求是直接可执行的:我们去吃***吧;今天下班来接我吧;给我点个赞吧!
2.用肯定句式不要用否定句式:我觉得你一点都不在乎我的感受,改成:我希望你可以来接我,这样我觉得你特别在乎我,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去吃小龙虾。
3.选择对方更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这个可以在你脱口而出之前想一下如果是对方对你说,你能接受吗,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个反应是你想要的吗?然后选择最优解。
4.降低期待,这个降低期待不是说你不配,而是每个人有自己的认知和角度,没有人可以无条件满足别人的期待,包括我们自己也是,所以你只管表达,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都接受,你们可以去找到都合适的平衡点,也可以在不平衡里去看怎么改变。
当你的需求一次又一次被满足的时候,你自然就成了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练习起来,在评论区告诉我反馈,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