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底,有一个节目火了,
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
看过的观众大呼过瘾,我也凑了个热闹。
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被震撼了。
不但是被艺术品本身震撼了,
更被其背后的精神震撼了。
比如,《千里江山图》,
以及,它那明快的色彩。
说来惭愧,我之前只知道《清明上河图》,
并不知道《千里江山图》,看过这期节目后,
才知道后者实际是前者的前辈,
在艺术上的价值也比更高。
满卷的青山绿水让人过目难忘,
十八岁的王希孟用一颗赤子之心看世界,
把年轻的不羁、浪漫的情怀以及对山水的热爱,
表达得淋淋尽致,无愧于国宝之称。
最让我感叹的,是颜料制作大师仇庆年的那番介绍,
最纯粹的颜色来源于最天然的矿石,
复杂的提纯过程动辄数月,
要想得到原料,就要靠自己的双脚去找,
要想色彩亮丽,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磨。
看来,在现实世界中,
真正的好东西,就要经得起岁月的磨洗。
或者可以这样说,
要想得到好东西,就要耐着性子慢慢磨。
02、人们现在有一个普遍心理,太着急。
干什么事都喜欢直奔主题,一分钟都不想耽搁。
翻书没几页,就嘀咕着这好像没啥用,
上班没几天,就想着升职的事情了,
新制度刚实行,就想见成效,
早上跑步五公里,当天就想瘦五斤……
可是,
书都没读完,能指望有什么收获呢,
即使有,怕也只是只言片语的断章取义。
像样的工作成果都拿不出来,凭何升职,
没有事实做依据,升上去了也坐不稳吧。
这种心态现在很常见,原因何在?
往大的方面说,可能是社会发展太快,
我们只有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往小的方面说,可能是人人都渴望进步,
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了焦虑症。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我自己就是一个急性子的人。
前段时间我参加过一个名为“理解日”的活动,
要求每个人说一个自己的缺点,
求得别人的理解,最终达到相互理解。
我给出的答案就是:太着急,
不愿意在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任何一秒钟。
虽然我自己就是这个性格,
不过还是觉得这个事不好。
3、无印良品的松井忠三在他的书里讲过一个案例,
多年前看的,现在只记得个大概:
有一年无印良品门店的衬衫销量下滑,
总部派人调查,顾客反映衬衫质量一般。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他们马上着手改善衬衫质量,
原因很快就找到了,衣服不好是因为布料不好,
布料不好是因为棉花不好。
于是按病开药,去找好棉花。
一找就找到了缅甸最好的产棉区,原料有了保证,
做出的衬衫质量果然提高了,可原料的长途运输,
导致衣服价格也必然要上涨,不然哪来的利润呢。
按照一般的逻辑,直接涨价不就结了吗?
可倔强的松井忠三偏不,他觉得这并不是最佳方案,
既要提供质优的,又想提供价廉的,
怎么办,各种想辙。
宁可慢一点,也不能草率下决定。
前前后后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
他们决定在产棉区附近投资生产车间,
这样就能大幅降低成本,价格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这个举措,一下子奠定了无印良品衬衫的江湖地位。
直到今天,他们的衬衫依然享有很高的美誉度。
看来,老话讲的“慢工出细活”是很有道理的。
04、几乎所有的好东西,都是慢慢磨出来的。
有时候,真的就是磨,
比如一位朋友讲的磨笔尖的往事。
朋友读初中的时候,
班里有个同学的字写得特别漂亮,
他非常羡慕,于是去讨教秘诀。
对方煞有其事地把他的钢笔拿起来写了两个8,
一个竖着,一个横着。
然后下了结论,“你的笔没磨好。”
朋友很奇怪,“笔还要磨?”
“当然要,不信你试试我的笔。”
朋友接过钢笔,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两个8,
果然,那不是写字,是滑动。
笔尖在纸面上轻轻滑过,留下均匀的墨迹。
他信了,他服了。
回到家,按照同学传授的秘籍,
朋友找来过期的旧报纸,一个劲地在上面写8,
都说横七竖八,他那是横8竖8。
父母很奇怪,说干什么呢你。
朋友回答,“磨笔。”
父母对视一眼,懒得理他。
真别说,他坚持磨笔一个多月后,
终于也慢慢地感受到笔尖的滑动了,字越写越好。
虽然他现在因为基本不用笔而导致书法大退步,
但在我们这群人中,依然是写字最潇洒的那一个。
更重要的是,朋友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好东西,真的就是这样慢慢磨出来的啊。”
05、其实,职场上的那些事也是这个理。
我在武汉新东方学校当校长的时候,
有个广告宣传员叫老黄,
文化不高,身手不错。
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贴海报发传单,
别的广告宣传员都比较年轻,
一般就是每天贴50张海报发500张传单,
老黄的年纪比较大,干劲却更足,
他每天贴100张海报发1000张传单。
结果呢?
结果是老黄负责宣传的活动,
到场人数总是比其他人负责的要多。
有一次开总结表彰大会,大家请老黄上去分享。
老黄说,“我贴的每张海报,都会保证它平整端正,
这样在一面墙的海报中,它就最醒目。”
老黄说,“我在自习室门口发传单,
而不在食堂门口发传单,
因为上自习的人都爱学习,
而捧着饭盒的人可不想接传单。”
这是什么,这不就是经验吗,
这不就是用心做事磨出来的功夫吗。
后来,老黄就成了广告宣传员的头儿,
再后来,还走上了管理岗位,成了佳话。
一个人在职场上想混出点名堂来,
就要有这种磨的觉悟。
因为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06、现在大家都倡导“打磨产品”的理念,
为什么习惯用“打磨”而不用“打造”呢?
因为磨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更扎实,
也包含着出精品出爆品的美好愿望,
造这个字太随意,粗制滥造也是造。
要想设计一个好产品,慢慢打磨,
受欢迎的产品都是经过反复试错后的结晶。
要想建设一家伟大的公司,慢慢打磨,
哪家大公司没有自己的进化血泪史。
要想拥有一个好心态,慢慢打磨,
成熟稳重都是岁月磨洗出来的结果。
好东西,都是耐着性子慢慢磨出来的。
其实人的一生,
就是一个不断打磨自我的过程。
时间虽然有限,但着急也没用不是吗。
作者:陈向东
人力资源实战内容分享平台——儒思HR人力资源网小编看了陈总富有哲理的阐述,感觉真的很有道理!特此分享给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