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为要。随着城市人才“虹吸效应”不断加剧,本土人才产出效能相对较低,如何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建设基层、发展基层,还需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让人才“落地生根”“破土增香”“飘香四野”,为乡村振兴献智献力。
以事业引才,让乡土人才“落地生根”。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对人才来说,“同欲”就是希望自己的事业追求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发展理念能高度契合、同频共振。相较外来人才,“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才,具有情况熟悉、队伍稳定、经验丰富、感情深厚等优势,是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人。但即便再优秀的人才,无施展才华的舞台,留住乡村人才之“智”将沦为空谈,因此,要积极为乡土人才“架梯搭台”,多举措“加油鼓劲”,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找准找实“闪光点”,将人才放到合适位置上,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递进式历练和培养,使人才对自身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才会让乡土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落地生根、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以情感聚才,让乡土人才“破土增香”。“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用才当以利留住人才,爱才当以心留住人才。对于优秀的乡土人才,我们要必须打好“亲情牌”,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以更开放的胸怀用才,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放心放手大胆使用人才,用宽容与信任凝聚人心,让优秀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打心底”愿意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在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对于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同等尊重、同等待遇,切勿“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厚此薄彼,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他们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信心和欲望,最大限度实现人才回流。要在专业培训、职称认定、奖励激励、子女教育等各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推动更多的人才在乡村成就事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人才关心家乡发展、回乡发展。
待遇留人,让乡土人才“飘香四野”。“良禽择木而栖”,往薪酬丰厚、居住环境好的地区发展是人之常情,欠发达地区待遇低、条件差、缺乏发展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先天不足”。返乡本土人才,对乡村有深厚的情感,要让他们愿意长期留下来,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文化认同、待遇制度、人居环境等外部因素。要注重政治吸纳,要在农村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广泛开展“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加大在乡村人才队伍中发展党员和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力度,定期开展乡村人才表扬活动,让他们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要打造安心、静心、专心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乡村治理,持续改善农村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等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颜值,提升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大力选树一批忠诚干净、吃苦耐劳、创新创造的模范典型,广泛进行宣传,让做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