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 七月二十七日
星期四(大理→昆明)
再见、睡眠与昆明
离开大理的清晨,天空放晴。苍山顶那一圈白茫茫的云也消失了。好让我此行看到不一样的景象。
空气很凉。钻进刚发动的车里感觉很不适应,空气好像一下子转了,将苍山的芳香和古城的沉醉留在了车外。我内心稍微波动,呆坐在最后一排,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
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我揽起一个奇怪的笑容,定格了很久。窗外风景变了,我没留神,一不小心被梦境缠住。那是一个多热的梦啊!梦见自己在沙漠里行走,阳光能把一切灼成干。我走了很久,心里却并不空虚,好像被复杂的情绪填得很满。有一些眼睛在看着我,其中有一双迷离、忧郁。我向那双眼睛走去,烈日带来一种新鲜的归属感,我全身在流汗,无比急迫,经历着翻腾与跌倒,一次又一次.....
我忽然反应过来,这一切都是幻觉。那个梦挽留了我一会儿,不久放弃了。我睁开了眼睛。还有些茫然。我伸直麻木的手臂——刚才我一直拿它当枕头来着——看了一眼窗外,一辆车从左边超过了我们,然后我看到了一个牌子——就是高速上常见的那种指路示意牌——昆明:121km。
归途,永远这样快。梦出梦进,大半人生过去了。
翠湖和云大
翠湖是一片很小的水域,有着昆明的情调和韵律。那种随意哼唱的小调,很适合在翠湖聆听。翠湖具有阴雨天的魅力,可以在一年四季纪念那些无处可去的情感,看闲适或忧郁的人在岸边不期而遇。
不经辗转来到翠湖,天色渐暗。傍晚斜下细雨,空气更凉了。我把帽子戴上,吸起口哨,虽然不是标准的吹,但是能产生轻快的声音,我就很满足。雨一直下,一直很小,小到翠湖上看不清水波。路两旁柳树下有清香的泥,因我驻足栏杆边听水声而不可躲避地沾在鞋底。
我一路溜达出了公园。树仍然茂密。后门外是一条有坡度的路,因夜幕降临盏盏灯被点亮,在树荫遮映下显得更神秘,更不可触及,很有西南城市的独特魅力。
向东看过去,不禁心头一震。那里才是真正的遮天之处,树木苍笼翠绿,巨大无比,不可阻挡的长势将那片区域无缝笼罩,像锅盖压在釜上,总觉得还有几股仙气从几处树梢上飘出来。此乃何地?
待走进那片林子,与一个正在慢跑的年轻人擦肩而过,转而便见到更多,男男女女都有,大约都是二十多岁,这是组团去哪?又从哪来?再往前看,好像有扇大门啊,这些年轻人都是从那里跑出来的。
“这里会不会是......”母亲说,我不知是不是和她想到了一块。但观望着右侧栅栏中冲天的粗壮树木,我嗅到了一股历史气息。嗯......我刻意不冲动,控制住自己没有抢着跑去一探究竟。其实,对这里我已有了自己的猜测。
猜对了。这里是云南大学。
夜步云大
云大的树木,许多都是刚建校时栽的,也近百年。从外向里看,总觉得云大是个植物园。我爹有句话说得不错:判断一所大学的历史是否长久,先看看它的树高不高。
我承认从前没有听说过云南大学,更不知道这还是211院校。我爹说了一些上云大的优势,我觉得有些道理,但觉得和自己不太沾边,就没有继续听。
路上还有一些小水坑,显然是下午那场雨的痕迹。雨早停了,空气中却仍然很潮湿,好像云大这个森林将雨水寄存在了树叶上,好让它们在黑夜继续释放自己。昆明这个城市,雨季时总是阴雨绵绵,在这里等待连续晴天,好像并不容易。
云大里有个水塔,外观很漂亮,像是教堂的钟楼,经一番观察才发现它的真实用处。但是它也有些年头不用了,再光鲜的外表也有些褪色,可仍有学生和游客上前合影。塔尖有些简单的纹路装饰,冲出了笼住云大的枝叶,才让我们在云大看到昆明的天,阴沉沉的,但好像其中有暗云飘浮,变换莫测,隐隐约约,看不清这灰色的天空到底有几层屏障。说实话,来到云南后我就不敢对天空下什么定义了,这里的云,太多变太敏感,总能用一己之力把天空装饰成各种样子。云大的学生也真是幸福,有外观奢华的古建筑,名字儒雅的宿舍楼,有永远守候的常青树,有柔软宽阔的大草坪,树枝掩映外的多姿天空,在这里他们拥有一切,也许在从前和未来,他们是一无所有。
和漫步翠湖一样,我们从后门走出。待到重新看到了天空,我同时看到了一条小路,同样有坡度,灯光闪烁,人声层起,袅袅炊烟,商铺林立。我呼了一口气,温暖地叹道:“啊,花洪路。”
昆明的晚餐
这里的确和花洪路有同样的性质。依傍以省冠名的大学,小吃店开了两排,骄傲的大学生在这里享受夜色与食物,也总有大学附中的学生来凑热闹。这里给了我很多温暖,因为我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在云南大学旁的这条小路,我享用了一顿昆明晚餐。一碗洋芋饭,一盘红糖拉糕,味道很好。我们放弃了吃米线,因为不知道该选哪一家。
昆明的“花洪路”更有地域特色。米线店、酸辣粉店如散沙般遍布,每从店门前走过都会闻到一阵温热的香辣油味。黄焖鸡、沙县小吃、石锅拌饭也不那样百无聊赖地出现,仅有一家兰州牛肉面无辜地开张,彰显中国的普遍饮食喜好。虽然客人很少,但给我留下了很喜剧的印象。
最后,天色已经黑到了极致。大家一人买了一瓶大理牧场的酸奶,凭着方向感回到了快捷酒店,计划着明日的行程。那晚,我没有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