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儿子爱看书,这一点让我很欣慰。说明一点,他还是比较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专注的人才有可能做成事。
培养一个孩子的专注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觉得要有专注力,首先得有一颗平静的内心。
我家有两个小孩,我们夫妻俩都是上班族。所以平时就是爷爷奶奶在帮忙带。大宝上小学二年级,小宝刚上幼儿园。
前几天我一下班回家,奶奶就向我告状,说大宝不出来吃饭又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面躺在床上生气。然后在厨房里做菜的爷爷就开始吼奶奶,让她不要说了。结果然后他们先吵起来了。奶奶说如果不让管就要回老家。这话我已经听得厌烦了,毫无感觉。
这争吵让我感觉有点奇怪,有双簧的感觉。因为平时他们都是在带孩子这一方面都是一致的,很少有分歧。
奶奶是个急性子,控制欲挺强。爷爷其实也差不多。
我走进了孩子的房间,我看他在床上侧躺着,没有盖被子。他猛然的看到我,有点惊慌。显然他很害怕我发飙。我当然不会这么做,不能被爷爷奶奶带坏了节奏。让他们吼他们的,我必须镇定。
孩子们很多时候学的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的生活中是怎么做的。
我先问一下。有没有感觉不舒服啊?
他说没有。
顺便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没发烧啊。
于是我很平静地告诉大宝。如果要躺着。至少拿被子盖一点肚子,免得着凉。
然后就走出了他的房间。
出来沟通,我开始了解到此事各位家庭成员生气的点。
1.大宝在看书,天色已晚,又没开灯,爷爷奶奶喊他不要看了。估计语言比较急躁惹怒了大宝。
2.到了饭点,爷爷奶奶喊大宝出来吃饭,结果他还在生气耍小性子,不理人也不出来吃饭。
我让爷爷奶奶稍安勿躁,让他们自己先把饭吃完。
爷爷边吃饭还跟我说,说大宝脾气不好。随便说一说就生气了。(这是随便给孩子下定义。)
我说小孩子嘛,这很正常。正在专注于某事的时候被人打断,是个人都容易发火。更何况小孩子呢。
爷爷继续嘟嘟囔囔。我就说是我生的,像我。这话题他就接不下去了。
然后就说这孩子最近木木的,尽量不要待在家里,只知道看书,要多出去玩。(这是开始挑剔孩子。)
我说喜欢看书是好事,说明他会思考了,并且这孩子平时有出去的。楼上的小朋友来找他 ,经常来玩一个半天不回家的。
爷爷继续说反正就是木木的,接着问是不是被我们打了,我说是,最近几天也因为他学习态度不端正,揍了两次。
这下好了,爷爷马上说是我们把他打坏了。呵呵,攻击目标转移。(其实爷爷还是挺溺爱孙子的嘛。)
我理解的爱绝对不包含控制。孩子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确实不对,但是不应该马上着急上火地去吼他,可以提醒他开灯甚至主动帮他开一下灯都没有关系,让他感觉到被爱就好了。吼他那其实不是爱,那只是控制。因为分析起来,那就是因为我告诉你的事情你并没有认真听并且执行到位,我感觉很生气而已。就这么简单。任何沟通想要圆满,其基本属性必须是尊重和爱,对任何人都一样。
我爱我的孩子,我不想去挑剔他。我要保护他的专注。他是我的孩子,他不一定是我的理想完美孩子,但我就是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