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地记录自己

频繁地记录自己有一个好处,过一段时间你可以复盘一下你现在的想法,跟当时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是用五感法,你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触是否有所不同,包括写文字,拍照片观察自己是否有变化。

大概因为我是个分享欲特别强的人,而小时候却又是个极度内化于心的人,所以小时候喜欢每天写日记,人家是一天写一篇,我是一天写 n 篇,主要是想法太多,委屈太多,白日做梦太多,一个想法冒出来写一篇,被骂了一下写一篇,做个白日梦写一篇,感觉每天不是在写日记,就是在故意酝酿情绪只为了写日记。

日记的内容现在看来挺好笑,但是那时候每天上演的都是内心大戏,ta 理我,ta 不理我,明天我也不理 ta,明天有体育课轮到我请 ta 吃雪条了,要说话算话,算了后天再不理 ta,万一 ta 问我为什么不理 ta,我该怎么回答呢?我要写作业了,写完作业晚上在床上再想理由,然后想了一个晚上想不出理由,第二天又理 ta 了[捂脸]

后来有了博客,我们都争相写博客,然后互相分享,写微博再到 QQ 空间开放,微信朋友圈,我跟某人互相不理一百次了,但最后却是互相分享得最多的人。

由此从一个内化的人渐渐变成每天必须要分享一下的人,自我感知力洞察力成了无敌的存在。

十几年前的网文盛行的时候,开始写网文,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只能正襟危坐在电脑前码字,为了混全勤奖每天日更四千字,写得头昏脑胀,脖子疼痛,但也强化了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表达自我方式可以通过笔下的人物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也终于发现了自己的短板,我根本驾驭不了长篇小说的框架,经常写着写着把单纯女主写黑化了,霸道男主越写越猥琐懦弱,最后主线直接扑街,所以这个时代不再存在怀才不遇的人,只有文学界的舞台上挤满了人,却唯独没有我。

不过长期记录也得了一些好处,你发现你的同龄人聊天的时候经常断片,但我讲废话文学,只要你肯听,我能叨叨一整天不停顿,以前他们叫我“陈百度”,后来叫“陈半仙”,现在叫我“陈一天”更恰当 o(^^)o[吃瓜]又是废话文学的一天[玫瑰][玫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