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译本似乎都能有点对译本的新看法。我读的这个版本是李继宏译的,感觉比《摆渡人》读来要好一些,译文中会尽量用中文的思路,也会引用一些成语俗语,没有明显的违和感。
《追风筝的人》成名已久,也是一本常年在畅销的小说。也一直有朋友向我推荐它,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读。
这作品要是一如作者所说原本只是写来自己和家人品读,大约最后就消失在自家的储物间里,那将是件很遗憾的事情。
我在这本书里读到很多,有些可以用文字来跟大家分享,有些可能不行。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我很期待能跟你们交流。
关于阿富汗这个地区,在读到这个之前,我能讲得出的只有战争、难民和恐怖组织。对一个从小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我来说简直是地狱般的存在,觉得阿富汗人民时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许这就是作者在序中提到的“妖魔化”。我很感激作者的细致描述,让我可以窥见一点点关于阿富汗的日常。
其实在这个地方的人啊,有着自己的信仰,有着自己的种族,有着自己的传统,有着自己的除了战争和贫困以外的正常的生活。
虽然我不能判定作者的描述是否属实,哪怕只是符合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实也好。我希望阿富汗其实是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地方。
追风筝的人,读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一直就在想到底谁是追风筝的人,追逐的风筝又是谁?
追风筝,其实是当地的一个习俗,冬天会有放风筝比赛,追逐到被打败的风筝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可以吹一整年的牛皮。挺有趣的习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裹满玻璃碴的风筝线总是让我觉得太过锋利了,让放风筝比赛带有一些侵略性,略显残酷。
哈桑是那个为阿米尔追风筝的人。
对哈桑来讲,阿米尔就是他的风筝,他一直在追逐的人。
对阿米尔来讲,父亲就是他的风筝,如此完美的父亲是他一直在追逐的人。
哈桑想得到阿米尔的认可,为此他可以付出一切;阿米尔想得到父亲的认可,为此他可以付出一切甚至是哈桑。
但是,风筝只会向前飞,不会回头看,追风筝的人只会看着风筝的方向,也不会向后看,我想这大概是造成这样结果的一个原因。
我读的过程中一直为阿米尔有点自私又懦弱的性格感到气愤,为哈桑的付出感到心疼。
他的风筝不值得他追逐,我总这样为他感到不值。但是,追风筝的心情只有追逐的人能明白,不是我能判定的。
或许很多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个仰望的人,身边也会有一个守护的人。都是值得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