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迦之言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需要了解人性,所以对于很多做销售或者是市场厉害的同学都是察言观色的好手,这本书从互联网的几个故事来挖掘了人性之根,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市场点,也让我们可以解开一些迷惑。
我从这本书中获益最多的就是了解了一些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战略以及背后的人性或者是原理。非常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于做市场或者创业的朋友。
接下来选几个对自己启发大的点来分享。
1 基于组织隐私的机遇
看起来互联网风靡世界并引起一系列变革,其实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互联网消解了时空的限制。实体经济会受到地域的限制、容量的限制、还有时空的限制,所以在选址上要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方,做广告也一样,在电视上的广告要抢夺“黄金时间”,而网络弱化了这种诧异。亚马逊首次引入了顾客评价功能,打开了组织隐私的大门,这无疑给亚马逊带来了效益,但是这就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了就会有各种影响。
企业企图掩饰自己的负面评价,并且深深为此而头疼,甚至一个叫“差评师”的新型职业诞生,很多企业都疲于应对。
有个例外。
C&A Marketing公司针对亚马逊公司搜集的差评来寻找顾客为满足的需求,从而发现商机。例如:看到一款音响产品后面给了如下评论:如果这款音响能够防水,不用直接接电源,让我能够在淋浴的时候也听广播就好了。
C&A Marketing公司据此开发出了防水音响,并利用亚马逊的四三方加盟策略,返销回亚马逊网站,继续“倾听”顾客评论,持续改进。并且进一步抓住“防水”这一特点,后续细化开发出了淋浴时用的音箱、泡澡时用的音箱、游泳时用的音箱等一系列产品,风靡一时。
当一个趋势无法逆转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听起来聊无新意,但是如果能转换思路发现新的机遇,那肯定能弯道超车,就像上面的例子,C&A Marketing公司就从差评中找到了机会。
2 玩具思维
在现在的时代,人们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基于“工具性”或者说”功能性“的产品可能无法有大的突破。
诺基亚这个手机巨头的倒下,苹果公司的崛起,看似短短几年时间,却是如此翻天覆地,我们现在几乎听不到诺基亚的消息,看不到诺基亚的手机,人们一直分析是诺基亚战略失误导致了这场灾难。但是深层次上考虑,也是由于现在消费者消费心态发生了变化。
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ipad以及乔布斯的个人魅力都让苹果产品不仅在功能上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而且还有了一种精神力量。
苹果公司的新品发布会像是乔布斯的一场秀,拿着手机在玩,体验各种功能,调动了人们的兴趣,并且苹果的产品在品质上也过硬,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书中还举了一个飞利浦的LED灯hue的例子,这款灯将智能与灯融合,可以用定时亮灯代替闹铃,还可以设定收到新邮件时可以发出某个颜色的灯光。而且还推出一款电视,上面有94课灯光可控的灯泡,可以在你看球赛的时候转换为你喜欢的球队的球衣颜色,甚至可以用颜色来配合你的”尖叫“。虽然他没有推出新的技术,但是经过这样的组合,用户对于产品的接受度大大提高。
我们在实际中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或许我们都不是各个方面的最优秀的,但是只要我们可以巧妙组合,就可以产生巨大的效力。
3 平台黑洞
foursquare是一家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公司),曾经创造了神话,仅仅一年时间用户发展到100w,从100w到200w用了3个月。从400w到500w仅用50天。曾经被当作下一个facebook的明星公司。但是他在快速崛起的不久就快速衰落。
这是为何呢?
大平台吃小平台。
foursquare公司没有形成自己的壁垒,所以当facebook、或者腾讯等其他公司也推出类似服务的时候,他们由于有着大平台的优势,对小平台形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所以,用户很快就投入到了那些巨头身边。
用户并不是不需要这项服务,而是不需要你来提供这项服务了。
foursquare之所以是这么快衰落,是因为创始人认为他们公司的业务与twitter和facebook的业务是互补的,并不形成竞争关系,这只是前景不明朗时的一种假象,当一个模式真正盈利前景清晰的时候,大平台就会出手,形成大平台吸收效应,来追求进一步的垄断。
其实书中还有一些观点,比如”反长尾理论“、弱品牌战略、集散地效应等等。都能让我们对互联网经济中的原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在互联网经济中,追随可能并不能带来后进者的突破,想要崛起还得反常规化,换言之,就是需要创新,比如都在按照长尾理论布局的时候,你推陈出新回到二八原则可能效果更好。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永远不去复制别人的经验,可以学习,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别人的优势或者创新点之后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才可能实现超越前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