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本身没有预设的目的,人类如何为自己的存在赋予意义?

用现实的话来说,这个问题可以拆解为:如果人生没有“出厂说明书”,我们怎么活得不迷茫?

答案很简单:意义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创造的。

就像一张白纸本身没有“意义”,但你可以用它画画、写诗、记账,或者折一架纸飞机——它的价值取决于你用它做了什么。

具体怎么做?现实中的人是这样干的:

1. *给自己定个目标*

  - 有人拼命赚钱养家,觉得“让家人过得好”就是意义; 

  - 有人辞职去山区支教,因为“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让他们踏实; 

  - 有人每天研究做饭,单纯因为“看别人吃光盘子就高兴”。 

  *意义不需要宏大,能让你起床有动力的事都算。*

2. *和他人建立联系* 

  - 孤独的人容易虚无,但当你爱一个人、帮一个朋友、甚至养一只猫,和世界的“绑定感”会让你觉得:“我被需要,我的存在对别人有用”。 

  (想想父母为你操心一辈子,他们抱怨过“人生没意义”吗?)

3. *专注当下体验*

  - 登山者不会问“爬山有什么意义”,他们享受攀登的过程; 

  - 打游戏通关的快乐、吃到美食的满足、晒太阳发呆的放松…… 

  意义可以藏在微小的“感受”里,而不必非得是个哲学结论。

4. 允许意义变化

  - 20岁时觉得“成功”是意义,40岁可能觉得“健康”才是意义; 

  - 意义不是终身合同,而像手机软件——根据人生版本随时更新。

现实中的真相:

- 人不是靠“想通意义”才能活下去的,而是靠行动反过来定义自己。 

  找不到意义?正常。迷茫时先做两件事:

  1. 把手头的事做好(工作、学习、爱好); 

  2. 对身边人好点(一句关心、一次帮忙)。 

  意义往往藏在这些小事里,而不是某个惊天动地的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