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后晚上搭公交回来的路上,偶遇同班同学小辉,说真我俩不算特别熟,交集比较多的地方也就是一起打篮球。但我俩人都很有默契地想要说话,不然会觉得尴尬,于是50分钟的公交长谈便开始,从家教、高考、大学本专业、自身这两年半的发展、未来的求职方向、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等,在学校十字路口絮絮叨叨告别后,冷静下来的我,陷入沉思:
1、我有注意到谈话过程中,我在公交车给人的表现吗?公交车算是公众场合吗?我是不是说话很大声?身旁的环境怎样,适合怎样的谈吐方式?
2、谈话内容经过自己的包装,变得更为夸张,这是内心虚荣心作怪,还是自卑,自己眉飞色舞地讲述,有注意倾听者的反应吗?爆出口真的很好吗,是习惯使然,还是投其所好?
3、为什么喜欢报喜不报忧,是身边人不够真诚,关系不够亲密,还是不够自信,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弱处,影响自己在他心中的形象?那他对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你是怎样认为和依据什么来判断的?
4、交谈中多用什么句式,提出过有底层逻辑的问题吗,有给过建设性的方案吗?
5、如果再让你花费50分钟和他交流,你会怎么做,有流程,有具体操作方案吗?对于自己如此准备和一个不是很熟的人交谈,你认为是必要的还是浪费时间?
6、你觉得你的交谈风格怎么样,你喜欢和这样的你交谈吗?
7、通过这次交谈,你收获最深的三点是什么?
这样的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细细咀嚼反思。经常这样问自己,针对同一种现象,从多个角度提问,会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有智慧,这是必不可少的自我剖析。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养成自我询问的习惯,避免日后在面对同一现象或问题时,再犯类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