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熟能生巧,做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很快做完了手头的活,无意中手贱翻起电子书,看到了苏美的《倾我所有去生活》,与我此时的心理状态似乎很应景。就翻来看看,这是本不错的书,个人觉得所有的精华都在第一章里,她的生活不是那么闪闪发光,不需要像其他心灵鸡汤的厨师那样天天各种演讲各种高大上,看起来好像很牛逼的样子,相反,她踏踏实实的去生活。所以最喜欢的也就只能是这一章了,里面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精彩。这绝不是一篇读书笔记。看到她父亲年轻时在新疆的大雪中巡逻,追野兔,喂雪狼。画面仿佛历历在目。画面里不仅有皑皑白雪,不仅有苍茫的天地,最亮的是那个年轻战士眼里的光。那是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的东西。
光,听起来俗气而矫情。眼睛里的光,简单而难得。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没有的东西。脑子想到这里,我竟然无聊的去朋友圈发文字状态“年轻人,眼里就该闪着光”,一大串的回复中除了一个“绿光”、一个“镭射光”的逗比以外,竟全都是泪光或者一大堆伤感而引发的泪光。我憋不住笑了,这个时代怎么了。无论和任何一个曾经的时代比,我们现在都可算作最好的时代。物质文明前所未有的发达,科技史无前例的进步。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好了不知多少倍。尤其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受到了开放的教育,跟随的所谓的素质教育一路长大。身上,眼睛里却少了那股子劲儿。
我曾认识一个老太太,和我相差四十岁的样子,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如今她已经是是一个每天跳着广场舞的老太太,除了广场舞,她和所有这个年纪的老太太一样,家里家里外都少不了她的忙活。无论是相亲做媒还是东家长西家短,都少不了她忙里忙外。她的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无论多忙碌,身上也会收拾的干干净净。它的整个世界都被打理的很有精、气、神。
对,就是精气神,那一代人的精气神太足了,和她一样的她的朋友,一个卖了一辈子烤红薯和烤玉米的妇女。虽然生活不富足华丽,但是生活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养大了儿子娶了媳妇,如今也是该到颐养天年的时候,可她总是闲不住的,依然每天精神抖擞,分吹日晒,风里来雨里去的卖烤红薯和玉米。虽然现在家里生活已经快奔小康。但是用她的话说“忙碌的一辈子,总是闲不住的”。忙碌,困苦似乎锻炼的那一代人特别的坚韧,那种韧劲让现在的我们望而却步,那种韧劲才是百炼成钢的精华。
此时的我,正从敏感和焦虑中努力的往外爬。作为刚进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工作的苦恼让我每天的郁郁寡欢,社交的局限让我很压抑,导致整个精神都长期处于很压抑很敏感的状态,感觉每天的生活都是灰暗的。我用三个月来缓解抑郁症,我用三个月来改掉抱怨的坏毛病,我似乎需要更久的时间来克服敏感,更久更久的时间来寻找生活的目标。所以年纪轻轻的我却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虽然想来很可笑,但是某次打球时我问同事他是否有同感,他竟然夸我一语中的的描述出他的思想状态。这算默契么?我竟无言以对。与我同龄的一代人这一路走来,经历过四大名著,经历过后青春小说,经历的魔幻的哈利波特,来到现在,心灵鸡汤竟跃然而起,厨师们大把大把的捞金。前几天聊过一个可爱的小妹妹,正直大四毕业,没找到工作,没有考研,拿到毕业证后就算是真正的无业游民了,聊到信仰和偶像的时候,她竟直接喊出某位名厨的大名,并把他的鸡汤奉为精神食粮。个人喜好问题,我竟觉得有些怅然。大厨们告诉你他在国外某城市没有朋友,感觉很孤单时有多么难熬。告诉你他在星巴克喝咖啡时心理的孤独无人倾诉。告诉你这艰难困苦都会过,告诉你你现在的迷茫和困苦理所当然,总有一天会过去。所以新形势的心灵鸡汤在降低年轻人的抱怨声这一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却没有对人的生活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我不是说心灵鸡汤有多么不好,这不是批判文。只是觉得时间似乎不能带来他们所说的幸福吧。他们只是抓住了读者的心里舒适区,趁机捞了一笔,然后又去国外耍了而已。网络发达,信息传递,心灵鸡汤那油腻腻的味儿到处飘,说真的,倒不如苏美那几句逗比的话来的真实。抱怨,最费神。我们这一代人的情绪太多太多了。每天都浸泡在情绪里,这样的生活是什么样?就跟长时间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尸体一样,味道不咋好,估计样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靠情绪来保鲜的生活没资格去要求品质吧。
年轻人,眼睛里就该闪着光。不过现在到是老年人眼里闪着光,年轻人天天昏昏沉沉的,千万别以为觉得是物质决定这些,是压力绑架了你。是心态,心态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生活就是那样,除了过的极好的和极坏的一少部分人之外,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那样,每天过着重复的日子,做着重复的工作。看似无聊但是真实且踏实。向老一辈人学学那种精气神,眼睛里闪着光,看世界看生活也会更光亮一些······
记住,年轻人一定要有精气神。
问一句,星巴克,啥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