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

   


      1994年6月的一个下午,萧晓坐在课堂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复习课。今天税法课复习的是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的使用方法。枯燥而费解的板书,老师没有起伏的声线,配着教室顶上有气无力的风扇,实在令人昏昏欲睡。就萧晓口袋里的钱尚叫做零用钱这样的年龄,个人所得税是那么遥远而无感,以至于三年以后,萧晓第一次参加公司业务考核,看着题面上的工商统一税,筵席税或是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这些字眼时,自觉三年的专科算是白念了,竟然没有记住一个公式。萧晓自然也不会知道,她坐在课堂上这漫不经心的一年,是中国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内容最深刻的税制改革的第一年。

      萧晓毕业以后入职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税务服务的公司,这样的经营范围在上海滩肯定是不多见的,因为这类公司基本上都是税务局的三产。公司坐落在延安西路和南京西路的交接处,紧邻美丽园大厦。商务楼实在不怎么起眼,对于已经在华侨大厦,太阳广场有过面试经验的萧晓来说,楼宇有点寒酸。萧晓和一起入职的另外八个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差事就是“企业法人税务登记证”的办理。一个企业收取500元服务费。什么是税务登记证呢?就是税务局给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签发的一个本本,上面有企业的税号,就像公民的身份证,企业使用这个号进行交税。萧晓他们这一群小字辈负责收取递交的材料并予以审核,电脑录入企业的信息。打包后汇总给上海市税务局涉外税务分局进行制证。最后将一大一小的税务登记证正本副本交给前来领证的企业,并收齐费用,就这么简单。

      八月的上海骄阳似火,和公司的业务一样红火。前来办证的企业是上海市全部的外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每天都络绎不绝的,把公司的营业部挤得满满当当。萧晓和另一个女孩月月负责收材料并及时审核。每天下午四点以后,九个人则一起在公司电脑上录入企业的信息。

      萧晓在电脑键盘上用她刚学会的五笔输入法敲击出一个个外企的公司名称时,此时的她还分辨不出企业的性质,公司规模的大小和政府曾给过外企的五花八门的优惠政策。半年以后,她就要开始正式进入公司的主营业务了,开始为外企提供税务服务。此刻的她正在奋力敲击着键盘,因为公司的大领导正站在每个新进员工的身后,目测着这些新兵蛋子的信息录入的速度以及预估着项目的工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