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体罚成了教育孩子最不可取的方式,没有之一。
“每每看到哪个体罚孩子的家长或老师受到周围人的指责,就拍手称快,想起那些年被打的哭天喊地的自己和那些被打断了的棍子”。

80后的我们这一代人,几乎人人都是在挨打中成长的,有的被打进了大学,有的被打进了监狱;
90后以后的人,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关爱,有的被教育成人才,有的被教育成废柴。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让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接收到了来自全世界各种各样的科学育儿经验,秉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家长们乐此不疲的到处学习那些能够对孩子带来好处的育儿经验。
逐渐,只要是有人说科学育儿经验,就迫不及待地拿来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结果却是并没有改善孩子的状况,很多时候反而越来越糟糕。
案例1:不打到疼他是不会乖乖的
在我自己还没有小孩的时候,和闺蜜去朋友小丽家玩,小丽有个4岁的儿子,特别调皮,在小丽家的几个小时,那孩子就没能安分哪怕一分钟,我自己看着都头疼。
晚饭后,孩子要写作业,老师布置的写字,只见那孩子磨磨蹭蹭一个小时都没能写几个字,不论小丽好说歹说都没用,最后一气之下拿出扫把狠狠地打了几下,越打越哭。
我们两个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打的确实狠,就劝小丽,不能这么打孩子,孩子再怎么调皮都不能打孩子,否则会对孩子心理有影响。小丽摇着头说:“你们不懂,打他我也心疼,但凡有办法绝对不会打他,不打到他疼,他是绝对不会乖乖写作业的。”

后来我才发现,即使这样揍孩子一顿,那孩子安稳了没有十分钟,就又“原地满血复活”,把家里折腾的鸡飞狗跳。
案例2:千辛万苦的教育却换来拳脚相向
一档育儿节目中,小男孩因为妈妈催促他写作业,被孩子大打出手,直呼“你死了我才写”。根据这位妈妈介绍,自从有了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能够学到的育儿知识都用来教育孩子,只要是觉得说的对孩子有好处的方法都拿来用。
为了教育好孩子,这位妈妈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科学育儿告诉他,不论孩子怎么犯错都不能体罚孩子。
于是,各种各样的育儿经成了妈妈每天必看的内容,时间一长,这位妈妈发现孩子越来越调皮,越来越不服管教,不论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仿佛所有的育儿经验在孩子身上都失效了。
最终孩子以暴力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反抗,只要不顺心,不如意就对妈妈拳打脚踢,丝毫不顾及面对的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亲人。

两个案例,两种截然不同的育儿方式,产生的结果很多人都体会过,并不如别人说的那么有效。现实中有这样的情况,往往是教师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叛逆和不孝的概率占了大多数。按理说老师的家庭有着天然的育儿优势,不应该出现叛逆的现象,但现实就是如此。
误区:不是所有的方式都适合自己的孩子,不忘初心
不论是棍棒教育亦或者是引导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纠偏”,是纠正孩子正在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是为孩子的成长铸造的一道底线。
“棍棒”是为了让孩子守住底线,不是父母情绪的发泄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安安稳稳的成长,受到良好的教育,做一个积极向上有知识的孩子,没有父母会无缘无故打孩子。
只有在所有的语言引导和教育都没有作用的时候,为了防止孩子继续偏离正确的方向,只能用身体的疼痛让孩子知道怎样的错事是不能做的,才能教会孩子凡事都有规矩。
体罚是传统育儿中最后的底线,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因为孩子的反抗产生暴躁的情绪,这时候打孩子就已经不是单纯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惩罚孩子在适度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但不能以教育孩子为理由释放自己的坏情绪。
科学育儿不是父母的作业,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套路”
新手父母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随着接触的育儿经验越来越多,反而不知道怎么去教育孩子,还把自己弄的筋疲力尽。
科学育儿的方法并不是“速成班”,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并且会根据家庭环境和孩子自身的特点千差万别。育儿经验只是告诉我们这个方法可能对孩子有用,但并不是绝对。
盲从育儿经等于毒鸡汤,这句话我在很多宝妈群里看到过。当孩子已经游走在悬崖边缘,父母孩子寻求正确的育儿经验,科学的引导孩子,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只有一种,就是孩子越陷越深。
及时有效的对孩子“纠偏”,才是真正的帮助孩子。

“适度”教育才是爱,物极必反
每个孩子的降临都是上天赐予的一件艺术品,成长则是父母不断的雕刻的结果。不论是传统育儿还是科学育儿,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适度。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和特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和所处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是可以完完全全的用在每个孩子身上。
育儿的过程也是对爱孩子的过程,无论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都必须让孩子深刻地明白父母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爱孩子。

因为爱孩子,才会在他犯错的时候生气;
因为爱孩子,才会有在屡说不改的时候无奈的“棍棒”教育;
因为爱孩子,才会不辞辛苦到处学习育儿经验,只为了让孩子有个美好的将来。
棍棒教育要适度
每个孩子的身体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棍棒教育一定要避开可能危害孩子健康的地方;
每个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过度的棍棒教育只会在孩子心中产生越来越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长期不能被父母及时关注的心理状态会在未来给孩子偏离社会埋下隐患,这种方式最终只会是以悲剧收场。
在孩子犯错后进行棍棒教育,一定要在事后向孩子解释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对孩子的疼痛的地方及时检查。要让孩子知道,这种方式是自己最不愿意用的方式,但是如果不用就可能让孩子变成人人都不喜欢的坏孩子。
实践科学育儿经验要适度
育儿没有一个系统的“套路”可以完完全全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家长在接收一些育儿经验时要有辨别的能力,因为很多育儿经验都是那些没有孩子的人东拼西凑的残次品。
不论什么育儿方法用在孩子的培养上面,就一定要及时发现,自我总结,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地进行自我完善,形成专属于自己孩子的方式方法。
发现孩子对某些方式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停止,并且跟孩子沟通是否自己的方法让孩子产生特别异常情绪,在根据孩子的反馈不断完善。
世界上没有一个完整的“套路”能够让父母轻松又有效的培养孩子,不论传统育儿还是科学育儿,都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可能会对孩子有帮助的方法。
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对孩子的爱是不可替代的,不要让经验束缚了那颗爱孩子的心。

我是90后静儿妈咪,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在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孩子教育培养的路上一直在前进。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收藏,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文|90后静儿妈咪
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