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考试结束了,晚上看着他面带笑意从学校走出来,我问感觉怎么样,他先叹了口气:“太菜了。今天发了答案,我对了一下,可能只能考500多点儿。”然后报了一下他可能的各科成绩,果然任重道远。
突然话锋一转,他开始兴致勃勃地跟我讲他们同学都有多牛,他说坐他左隔壁的一个同学、整天上课不是看小说就是睡觉的那个,实在是厉害,对答案时看着答案一个对勾一个对勾地划,最后基本没什么错的,说理综能得270分,英语、数学都有140,语文肯定也不会差。最后感叹道:“天啊,这也太牛了,这是肯定要上清北了吧?”
看他兴奋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说他自己呢!这是在为终于亲眼见到一个活生生的这么牛X的人而高兴呢,还是为这竟然是他的同班同学而感到荣耀?反正除了羡慕我看不出他第二种情绪,单纯如斯,也是可爱得很了。
回到家里,他甚至不可自抑地要给高中同学打电话,急急地要告诉别人他有个这么牛的同学。我本来想阻止他,怕他们会聊很长时间,但同学后来把电话打了过来,我也就随他去了。
这个同学是他高中的同班同学,学习挺用功的,考上了普通一本,本来也有心想复读,可家长不支持,现在在静等开学。儿子在电话中详细向他讲述了自己这个很牛的同学的令人发指的累累表现,直说现在他的压力太大了,班里谁都比他强。也好,能和同学这样说说也挺好的,把自己心中的郁闷和同龄人倾诉倾诉,肯定能缓解不少压力。然后可能是说到了电话那头的同学,儿子上来就说人家上一个普通一本不会有前途,学出来也只能是勉强活着,根本达不到梦想中的生活目标,说得普通一本就是绝境一样。我想阻止他,但想想这分明就是我们平时教育他的话,他倒是很会拿出来现炒现卖。看他说得兴起,我只好插了一句:“也不能这么说。”儿子可能意识到了什么,转而开始鼓励他一定要考研,而且要争取考上一个好大学的研究生,这个逻辑倒也通顺。
儿子打电话并不避我,我听他俩絮絮叨叨说了半天,相互之间还是鼓励打气多一些,也很放心。等儿子放下电话,我对他说:“你也别那么说呀!再怎么着那也是人家努力考上的的学校,你这么说,人家心里听着不难受吗?再说普通一本出来也不是就一定水深火热,还那么多人上二本三本或者不上大学都怎么过的呀?大家不都好好地生活着的吗?”
对儿子的情商我是有些顾虑的,他太幼稚了,平时说的话做的事常常让我觉得这哪是一个18岁的孩子,幼儿园的小孩儿可能都会比他成熟些。反倒是今天打电话的那个同学,还挺成熟的,来家里吃过饭,大大方方,最后一年学习十分用功,成绩也明显提高了不少,还是他们班的班长。有一次开家长会,他作为班长发言,那叫个侃侃而谈,条分缕析地讲了大半个小时还意犹未尽,最后还是被老师打断才结束的。我觉得以这样的个性,今后无论多高的学历、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混出个模样来。
源于对他这个同学的喜爱我常跟儿子说,多鼓励他考研,毕竟高一些的学历更有利于发展。儿子放下电话 对我说:“XXX说他都知道,他说他一定会把大学四年当成高三来上。”我笑,或许他们之间的交流就是这么直接、这么相爱相杀的吧。他接着又说:“他说我高中时一直不用功,天天牛轰轰的可能就是当时没有一个人能压住我。”我想起他高中时其实就算在他们学校也算不上优秀,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同学的眼里就很牛,他是怎么给自己营造出这种光环的?这是个谜。
朋友推荐我看电视剧《小欢喜》,下午没事看了一集,天啊,第一集就看得我泪流满面,并不是感动,而是仿佛看到了自己,面对孩子不愿意好好学习的焦虑、恼怒和无可奈何,恨不得叫孩子祖宗,看来天下的父母都是差不多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