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首页上一篇文章火了,题目叫做“写作是一种天赋,不是一种能力”,我大致看了下,基本同意作者看法。但听说不久,这篇文章不见了,就有人推测被简书锁了。为什么锁呢?又推测简书怕此文打消大家的写作积极性,还有人推测文章可能因抄袭被锁。
今天又搜了一遍,确实没有了。我猜想,说不定此文被作者自己撤了也有可能,因为当时文后的骂战很激烈,赞成作者观点的不少,反对作者的也很多,大家一拥而上,跟台湾的议会一样,大打出手,热闹非凡,作者受不来吵闹也可以理解。我自己就讨厌无理取闹和喷子。
你看,天赋多少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所以,今天咱关起门儿来聊聊。对“天赋”两个字敏感的,你看一眼就走,免得伤害了你。不怕伤害也不怕浪费时间的,你就坐下来读读。不管同不同意我的看法,说话都要有理有据,真诚和气,不要显出低素质来。
如果认真起来,重新审视这个题目——“写作是一种天赋,不是一种能力”,逻辑是不太通的。“写作”是个行为动词,行为跟结果有关系,跟行为的执行者有关系,跟天赋没有直接的关系。联系到结果,才能跟天赋扯上亲戚。所以,写作本身是不需要天赋的,你想写,坐下来写就是,要什么天赋呢?写作这个行为跟能力也没太大关系,写作结果才跟能力扯上关系。
所以,我觉得类似这样的标题才能继续讨论:“天赋是一种能力”,或者“写作成就跟天赋有多大的关系”,等等。
唉!我也就是爱抠字眼,其实,直接说“写作是一种天赋”,谁都可以理解。
2.
好吧,先说天赋是不是一种能力。
现在打开《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第1243页,“天赋,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也就是说,天赋是娘胎里带来的,上天或自然赋予的,基因里遗传的。这好理解吧。
什么是能力呢?我查了,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你看,天赋是一种内在的潜质,能力是胜任某项工作的才干。它们中间隔着一座桥,那座桥就是挖掘和锤炼。天赋经过挖掘和锤炼后才能变成能力。天赋是刀上的刃,有刃才能锋利,切起东西来才能事半功倍;没有刃或韧不好,切起东西来只能事倍功半,半途而废。
猫有捕鼠的天赋,但你天天把它喂得膘肥体壮,不给它锻炼的机会,它可能见老鼠得躲着走。让它饿着点儿,放在老鼠出没的地方,再看,它的天赋就出来了。
所以,天赋不必然是一种能力,放对地方,找对方向,经过合适的练习,就会变成能力。
顺着这个话题,是不是人人都有天赋呢?这个我不敢下结论,尽管我也个是乐观主义者,因为我亲眼看见许多人年龄已经很大了,至今没发现任何天赋,也许是机会未到,也许是时运不济。
有的人具有多方面的天赋,但有的方面又明显缺乏天资。李白、苏轼在诗词歌赋上是天纵之才,可他俩在做官方面都一肚子不合时宜。刘彻、李世民、朱元璋在领导力上都有雄才大略,可你让他们画个画去?宋徽宗的字画和李后主的诗词各领风骚,你看他俩是当皇帝的料吗?明熹宗朱由校皇帝干得一塌糊涂,可他要生在木匠世家,估计能成个鲁班第二……
唉,不说了,古今中外的例子比比皆是,自己体会去吧。天赋是有的,不见得人人有,这是造化天成,挺有意思的事儿。
3.
后面,我想重点聊聊天赋和成功的关系有多大。既然在简书说事,那我们重点说说写作天赋跟写作成就之间的关系。
成就?我理解的是在一定领域内被相关受众广泛认可并取得的业绩,而不是因臭名昭著而被知道。
那么,写作天赋如何显现呢?就是从一个人对文字的感悟力、鉴赏力、表达力、吸收力、逻辑力、创造力以及对万事万物思考的能力上体现出来。
好了,是该旗帜鲜明地抛出我的观点了:在环境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写作天赋与写作成功是正比例的关系。也就是说,大家都可以不受阻碍地写作,天赋越多者成功越快,成就越高。如果我们非要把写作成功的作家分成一流二流三流四流还有不入流的话,同等条件下,几等的天赋对应几流的作家。
若把写作成功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天赋就是钢筋骨架,后天的环境、努力、勤奋和机遇就是辅料砖瓦。举个例子,一个人的大骨架摆在那里,不怕他瘦,只要他吃,只要他锻炼,早晚都会长成一个壮汉。一个人天生骨架小,顿顿吃肉,他也只能往横里长。
我一说这个,就一定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满头大汗地吵吵:那你的意思是写作天赋对成功起决定性作用了?那么后天的努力呢?勤奋呢?难道没作用吗?你不懂量变会形成质变吗?大发明家爱迪生都说了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你不懂吗?你难道没听说过方仲永吗?没有后天的培养,天才再大也没什么用……
哈哈,我咋知道这么多问题呢?告诉你吧,我想写这篇文章前就搜了下简书,这就是不相信天赋只相信勤奋者的论据。看的时候,我忽然理解那个签约作者饱醉豚了,简书有很多人在恨他,这些恨他的人中,有很多根本看不懂他表达的意思,还有的人在断章取义,也有很多人被他说中,尽管他的话不全对。他为什么一直不回复读者的留言,我猜想:一个是大约他时间太宝贵;另一个大约是有很多人的脑子确实浆糊,就是喜欢装聋卖傻自我安慰,跟他解释不清。一个思想独立、言之有物、语言刻薄而针砭时弊的作者也就是他那样的下场:被多数人骂!被少数人尊敬!
是的,天赋对艺术几乎起决定性作用,写作也是一种艺术!
一个天赋较高的作者,不管他是10岁开始写,还是30岁开始写,还是80岁开始写,一下笔就像个样子。远的先不说,简书里去年的茶大家都不陌生,大约20岁左右的一个小伙吧,据说他刚来简书20天、都没写够10篇文章呢,简书就主动找他签约了。我仔细看了他几乎所有的文章,几篇文章就奠定了自己的风格,而且人家写的就是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创造对思想的挖掘自成一家、别具风格,很让人服气。我说他天赋较高大家不反对吧。
好吧,就算他只在简书上出名,代表性不够,再说仨大人物。
莫言、贾平凹、张爱玲大家都熟悉吧。
打开莫言的短篇小说《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我把话撂这儿,看完你还不相信天赋我还真服你了,另外,我建议你彻底别写了,鉴赏力大有问题,好文章你都看不出来好,你能写出好的来吗?这篇文章的开头是两个引子 ,小引开篇一句:此文为纪念一个被埋没的天才而作。”就这一句,有多大气,得给人多少联想,留下多少悬念,你接着看不看吧?
再看看贾平凹年轻时写的《丑石》,对,那是他1981年写的,二十多岁的年纪。尽管此文后半部分有点儿牵强的痕迹,但普通和高度所形成的落差,一块丑石被绝妙地赋予了哲学意义。天赋乍现不用多,一篇就够。
张爱玲在自己的《天才梦》开头就讲:“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发展目标。”她后来还说,“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出惊人的愚笨。”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近两年越发觉得,民国那些所谓的才女在写文章方面,拿到张爱玲跟前一比,都成了庸才。尽管我很不喜欢张爱玲的个性,而偏爱杨绛和林徽因。但文章摆在那里,比一比就知道了,天才就是天才。
村上春树在谈到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小说家的时候,他这样说:我常年以来最为珍视的,就是“我被某种特别的力量赋予了写小说的机遇”这个坦率的认识。这句话,他不止一次强调过。我相信在这一点上他没有必要说谎。
越是一流作家,天赋的决定性作用就越明显。任何一个艺术领域都是这样,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我绝不相信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可以成为歌唱家!
量变当然会促成质变,那也得是基因、环境、机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质变。你让一棵黄瓜拼命长,看它能变成南瓜吗?一块铁加以人为的淬炼可以成钢,那你炼一块铜试试?其实很正常,黄瓜有黄瓜的甘脆,黄铜有黄铜的特性,何苦非得变成南瓜或钢材呢?各自发展自己擅长的就好。不是说就写作需要天赋,很多事都是需要天赋的,学习也一样。我见过多少不适合学习的人让家长逼着学或者自己不信命拼命三郎似地学,结果很令人感伤。我十几岁的时候,姑姑家的村子里有两个姐姐分别刻苦复读八年和四年没有考上大学,一个疯了;一个当了乡村赤脚医生,最后嫁给一个比自己小5岁的邻村蠢汉。唉,用四年或八年的时间干什么不好呢?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促成质变。
爱迪生是说了“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句话被多少勤奋和努力的斗士借来加持自己与命运不懈抗争的灵魂,却漠而不顾后面那句“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得重要”。我还是相信专栏作家艾小羊的那句话:“任何一件事情,要比较轻松地做到水准之上,甚至做到优秀,都需要天赋,写作也不例外。我不建议跟没天赋的事情死磕,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有人不是拿方仲永说事儿吗?我问你,给你一粒种子,它基因再好,你给它断了水、阳光、土壤,它别说长好,连活下来都是问题。方仲永生在那样的家庭活下来就不错了,就别让他成为大才了,他没有苏东坡那样的幸运。
契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确都是绝好的品质,关键是得用对了地方。不过呢,要是真喜欢一个事,那就甭谈天赋不天赋了,也不管擅长不擅长了,你就喜欢下去,就玩下去,生活因此才产生乐趣。这是比有天赋还值得恭喜的事情。
4.
我真的一直不明白一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一直在鼓吹:你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什么,你努力下去就会成为什么。如果他没头脑也就算了,如果有头脑,我就怀疑他居心叵测,揣着明白装糊涂,昧着良知说假话。任何人,只有在对的道路上,勤奋和努力才能浇灌出丰硕的果实,路才能走得长远。
那天看见简书版权君引用海明威的一句话:“要掌握写作的本事,而且还要写得好,那是一种很侥幸的机会,至于才气卓越,就更像中头彩一样,一百万人中只有一人交次好运。如果你生来缺乏这种才气,无论你对自己要求多么严,哪怕世界上的全部知识你都掌握,也帮不了你的忙。”我深信这些话。
写作到底是一个人的事,文字并不能必然照见一个孤独的灵魂,只有那些真正给人带来审美愉悦的、生命反思的、提升精神品质的、让灵魂静默或震颤的、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字才能照见孤独的灵魂。我们绝大部分人,是写作队伍中的平凡人,必然会走过一段在乎外界评论、在乎阅读量、在乎粉丝数和点赞数的时间,然而,我们不能用太长的时间去计较这些,也不能用太长的时间张皇四顾,而是要选一个静静的午后或微雨的清晨,找一个无人的角落悄然坐下,仔细谛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真正喜欢什么?只有那些内心真正喜欢的、令人充满自信的东西才能让我们走得长远,才能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哪怕一无所有,也会因为内心的喜欢而傻乎乎地感到快乐和满足,我们的生活才会因为她而变得饱满而丰盈!
别怀疑了,在你自由的时刻,照进心灵的那一点儿微光就是天之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