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早就想写下2019年的总结,顺带给新的一年一些寄予,但是仅仅列了提纲感觉就能写一本书了,之前列举了19年一到十二月的重要事件:1)坐等调整 拥抱变化;2)绩效、晋升答辩;3)日本蜜月之旅;4)挣扎与失望;5)懦弱和逃离;6)执念与不妥协;7)永远不变的是变化:8)别人的梦想照不进自己的现实;9)面试与自我认知升级;10)匆匆的决定和匆匆的纠错;11)赋闲;12)新的开始。
刚开始落笔,就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写起,也没有想清楚为啥要写,更不清楚如何窥视未来。停了半月,直到被通知爷爷过世,回老家治丧,想起了很多往事,然后就有那么一刹那自己就和那个想得没得到的自己和解了。
在回到作文的初衷,我想能通过这篇小文,能给到关心我的人一些之言片语感受我的状态;也希望别的不相关的人,能从经验中吸收写什么;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从偏远的小县城到身在北京的我,一路看到的这个环境,留下些痕迹,终有一天会被未知的人拾起。
2019除了直观感觉的经济下行,港乱,中美贸易战,70周年阅兵等等等等这一系列大事件之外,我们这些不大不小的底层民工经历了什么。
Part 1 - 坐等调整,拥抱变化(公司为毛调整?为毛老调整?)
一月份的时候,公司又一次架构调整,这是我在这家公司的这个部门2016年之后的第一次调整。其实架构调整一直是互联网公司的主旋律,这么算起来,这个部门的老板过去3年了才换了一任已经是很不可思议了。这引发了我一个不算很深的思考,为啥在互联网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如此频繁,频繁到很多底层,如我一般的人都觉得公司就是为了把我们折腾走。但是,如果一家公司频繁调整叫老板想不清楚,绝大多数的公司都这样说明觉得弊大于利的大概率站在了蠢人一波。
为了不当蠢人,我查了一些资料,找到了几个常见原因。
1)增长;2)生产力;3)变革:打破内部平衡,重洗牌更新文化;4)成本;5)人:简单说来,晋升后角色变化,挪到新坑中;有人离职后,空降老坑;为了挽留人才,调整造坑;新启业务,调整增坑;干掉不合适的人,调整挪坑。
总而言之,以上都是为了钱。由于这个地方超出了我当前掌握知识的浅水区,我可能需要更为详细的收集信息,单开章节。
Part 7 - 永远不变的是变化(还没到手的都叫饼,没消化的饼分分钟让人撑死)
7月的时候,转到和前一家关系交织的新公司,本质上有点为了离开而离开的不那么明智的决定。小人物视角是对做教育这个方向包含情怀的,其他我这几年觉得可以尝试做的方向,分别是金融、医疗、内容。在这家公司,还能继续坚持并做得还不错的就还是feed流了。
所以曾经的BAT中,B还是适合做技术。所以还是要等无人车翻盘。另外,这又是小人物视角上看好的方向。
收回到7月,2015年伙同了几个朋友在做一个考研助手的项目,大概是我教育情怀上不太成功的尝试,唯一的产出就只能算作当时项目组内部一段现在已经黄掉的所谓缘分。
再收回到7月,入职新公司了以后,本质上并没有我想想中那么顺利,一个是我自己预期太高,想大干一番,然后发现这还是和在狼厂无异;另一个是我好死不活赶上了新入职公司的调整周期,入职3月,3个老板。换了老板,其实也正常,后来持续沟通的主旨大意主要是新来的需要证明自己。
没错,只是没有人问过我愿不愿意。这里,其实我也在反思,过去带过的同学里我其实也很少问愿不愿意。
好的一面是更新了对自己的认知:不是所有环境都愿意适应的,对未来的预期已经不低了,正值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黄金时段,容不得自己浪费。回想之前有一段时间玩王者荣耀,我射手和肉的胜率比较高,迁移到工作上,对输出环境的依赖,队友以及队友默契的要求,都是优劣势同样明显的。
我已经不是2011年那个混沌的我,也不是2015年那个无畏的我。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可能是理想的我?我并不知道,可能需要再过五年,再挑一个词会比较公平。
这里,其实我也想单开章节来描述我经历过的老板,老板画的饼,自己的消化系统之间的关系,不过还没想好就留待以后了。
Part 11 赋闲(闲得住和得闲住)
11月的中间,感受了有大概不到一个月,3周的时间是赋闲在家的。我本以为我终于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
11年毕业之后前面几年在数字,15年到的狼厂,中间有好几年过年都在公司,不敢停下来,对一个飘在外面的人来说,每多上一天班,就多赚一天钱,然后存起来从而获得安全感。不知道这是不是绝大多数80后程序员最开始的心态。然后结婚生子,用工作赚来的钱养活一家人从而获得幸福感。这个过程中,如果再能从工作中获得一些成就感就是很完美的了。好像这就是我身边的绝大多数人,平凡又不平凡。
接着是有这么一段长期休假的时间,我觉得我可能会想明白很多事情,回答到那些问题:“每天叫醒你的动力来源于什么?”,“我是谁?要成为谁?”,“…”。在思考这些的时候,真的体会到了李诞说的那句“人间不值得”。
说到李诞,我是很多年前在80后脱口秀里面听到的,那会儿他还叫蛋蛋。17年吧,记得又一次和团队出去团建,一车的人在聊综艺,我是由衷的给大家推荐了叫“80后脱口秀”的,车内一时无语凝噎,气氛异常尴尬,突然我反应过来,貌似除了我和龙哥,其他都是90后了。那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留给我、我们这一代的时间并不多了。
后来,媳妇作为北大心理学更专业诊断,说那些抑郁症的大多就是从想上面哪些问题开始的,历代的大思想家和哲学家,多是想不通上面哪些问题种种原因死掉了,细思极恐,吓得我赶紧开始好好工作,总之,我还是怕死的。
到这,问题好像有了答案,活着就是意义。
这个地方,特别鸣谢媳妇,慢慢体会到一个人和两个人和一家人,以及每天叫我起床。这段,特别能体现我的求生欲,还是想好好活着。
Part-New01 和自己和解(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这周四吧,被通知爷爷不行了,走了。我犹豫了刹那,媳妇和我说无论过去怎么样还是要回去的,过了周五,周六回的,待了两天回北京了。回老家治丧,想起了很多往事,然后就有那么一刹那自己就和那个想得没得到的自己和解了。
小的时候,其实家境还可以。模糊的记得几个印象。
一家人大概是住在大院里,一家人住在大院一套50平米房子里面,住了我们家,爷爷奶奶,和三叔家,二叔家和大伯家住在外面。家里父亲是长子,我算是长子嫡孙,作为一个重男轻女,早些年观念守旧的山村县城,所以至少我六、七岁之前,应该是过得不错的,只是我那会儿太小,很多事不记得了,只记得每天早上有蛋炒饭吃。
有些可以从周围人的口述中得知的,父亲是那一辈中文化水平最高的,我们县有点名气的才子,但是有点才不配德。这个评价,其实我是觉得不够重的,因为我的所有能比较清晰的记忆大概是这样:从父亲当时出走直到我高中毕业才再次出现在我视野中并开始和结束了他后面另外三次婚姻;爷爷和母亲打财产官司结束后几近毫无往来;从小被小混混拳脚相向以致我锻炼出一副长跑运动员体格;母亲越来越封闭少与周围亲戚来往并在我身上寄托了一切她在家族里翻盘的希望。
回家治丧,虽然我31了,但我好像依旧是那个对这环境一无所知,不知所措,依旧无助的7岁的我,但在我前面,挡着的,依旧没有人。爷爷没有留啥话,至少没有给我留。想不起来我和周围这些血亲的太多记忆,能相信的便是小时候带着我长大的表哥。另外我看到的就只有这个家族的一地鸡毛,或者为了钱,或者为了别的什么东西。
这貌似就是一个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每一个家庭正在经历的,我知道的别人家也在经历。是,我们是在经历飞速的经济增长,是在享受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红利,但如果这一切要用道德感的逐渐沦丧作为代价,是不是上一代人已经被活成了牺牲品,而我们这一代独生的,到那个时间又会付出什么代价?
我看到爷爷躺在棺材里,知道我爸动了手术之后,也不会有太长时间,知道他又一个人了。我突然就释然了,觉得现在也挺好的。
我知道我要远离那个环境以免被污染,那个环境中的我过于弱小,并没有办法带来什么改变。我希望我能影响现在的周边,像3年前年我寄予自己的那样,做一个“无私正义有担当,诚实坚强要大度”的人。
Part-鸣谢
感谢母亲,让我成为一个人,并且,现在还挡在我和生死之间,让我还有勇气去带来改变。
感谢媳妇,让我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作为一个自带正义感和正确感的人深深的影响着我,为我带来改变,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学会欣赏美。
感谢那些我未曾得到的,让我学会珍惜当下,让我学会欣赏和不嫉妒,学会拿得起放得下。
感谢看到这的亲友,希望这些之言片语能让你们能看到和包容,我会努力带来改变,包括自己和周围。
感谢看到这的其他人,希望能帮助你们有所收获,也希望你们所有记录,终有一天会被看到的,最后广告是记录世界记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