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时刻做好准备,把握好当前的局势,谋划多条发展之路以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多种未知的风险,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凝心铸魂,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最大的国情,是“国之大者”。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道路和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不移捍卫党的全面领导,学会时刻从革命先辈的信仰中汲取力量,读懂党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无论处于何时何地、何情何景,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筑牢“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忠诚本色。一边仰望星空,一边也要脚踏实地,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更要苦练内功、提升修养,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主动到重大一线经风雨、见世面、练筋骨,切实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本色。
以史为鉴,增强忧患意识。回望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困难挑战,磨砺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领,在矛盾和困难面前寻对策、解难题,忧患意识刻在了共产党人骨子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鉴,常怀忧患之思,强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拯溺救焚的担当,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作风养成、实际工作之中,常怀忧患之思,常砺复兴之志,常念人民之托,居安思危、常怀远虑、敢于担当、勇于作为,避免因为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而出现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把忧党之心转化为兴党之责,落实为兴党之行。
见微知著,树立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求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异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的能力”。底线思维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式之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唯物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认识和自觉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对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有重要意义。身处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严肃政治规矩,以理论清醒武装头脑、增强政治定力,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风向仪”,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以高度警惕关注应对全局性重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