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普通话的故事
赵琰
我是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小时候连汉语都不会讲的哈尼族姑娘。
我的家乡在墨江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寨子里全部都是我们哈尼族,讲的也都是我们哈尼语,小学一二年级时,我们的老师也是会汉语和哈尼语的双语老师,我也不太记得我们当时是怎么学aoe的了。只是,上了学,课堂上老师还是用我们能听懂不能听懂的普通话带我走上了学习普通话的路。
五年级时,我到了乡镇上去上学,有一次,老师说,默写声母韵母,可当时的我连什么叫声母韵母都不知道。起点之低,还是挺辛酸的。
在乡镇上读书,很多人都是讲汉语的,我那一口憋脚的汉语,在当时还是让我自卑过的,当时的我,好羡慕那些能流利的讲汉语的人,现在想想,那时所谓的汉语也仅仅是我们的地方方言,和普通话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呀!
后来上了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过来,接触的汉族朋友越来越多,讲的汉语越来越多,我的汉语讲得越来越好了,也不再像五年级时那样一讲汉语就语无伦次,讲都讲不清楚,我因为不会讲汉语所带来的自卑也越来越少了。
大学时,我们开了普通话课,专门学习普通话,这对我来讲,又是一个大挑战,我很认真的学学学,但有些音,我老是发不好,比如an,en,ang,eng,ing,这些音,直到现在,都是我讲普通话的短板。还有二声和三声,也是我学普通话的短板,我老是分不清哪些字是二声,哪些字是三声,很多时候,我都刻意翻字典来记,但效果不是很好。
很感谢这次武汉大学的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学习机会,老师们都讲得非常好,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特别是阮桂君老师讲的《方言与中国文化》,给我的触动特别大。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少数民族,也许是因为我曾经因为不会流利的讲汉语而自卑过,我觉得阮老师讲的很多观点,我都很有感触。
阮老师说方言有方言的好,普通话有普通话的好。方言可以让我们和我们的家人,乡里用自己独有的乡音交流,一口乡音,那是一世的情。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少数民族,我们回到家,回到寨子里,我们是从来不讲汉语的,更不要说普通话。而普通话,它可以让我和外面的世界有更多的交流,作为一名教师,讲好普通话,是我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一直以来,我都是这么做的,回到寨子里,讲哈尼语,课堂上,用普通话,但我并不是很明白其中原由。直到听到阮老师说,方言就像休闲装,普通话就像西装,它们,都是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变的更好的东西,我才觉得,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想,我和普通话的故事一定会讲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