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地关注自己所拥有的,你就不会疯狂的想要更多。
比如买东西,你想要拥有的更多,占有的更多,越是有的多就更想要更多、更好,才能暂时的满足。但这种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因为它是会越来越膨胀的。为了服从于这种欲望,你只有不断地买买买,驱赶自己去赚得更多,鞭策自己更加地努力,然后把自己累个半死,却还是不能满意。
你拥有这么多的东西,你感觉到自己精神上好像很富足,但其实内心深处是非常贫瘠的。因为拥有的太多,所以每一个你都只了解个凤毛麟角,你根本不了解你所拥有的东西。它有什么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纹样,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你甚至都没有认真地欣赏过它。
我们的心太忙碌,也太急躁了,如果我们能够静下来好好地从各个角度去欣赏它,去用手抚摸它的质地,是柔软还是坚硬,是冷还是热,用心去感受它背后的故事、传达的价值观,常常为他擦拭灰尘,感受它在陪伴你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也在陪你一起变老、变旧。然后我们会发现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了,我们也不想再要更多。
因为让你内心充盈的并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和深度。这就好比我们更愿意拥有几个真心的、能够产生心灵碰撞的朋友,而不是很多很多玩乐的搭子。
当然,要真正做到内心的丰盈,还需要真切地认可自己,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很多人内耗、焦虑,永远也停不下来脚步,就是因为不满意自己,这不一定是因为自己真的不好,真的很糟糕,而是因为你内心里把自己困在了这么一个高度。无论你在现实中怎么努力往上爬,爬到了多高,你的内心也不会因此而产生变化。
因此改变这一精神困境的关键不在于让自己更努力地往上爬,而是改变内心对自己的评判,改变脑子里那个焦虑的不安分的声音。这个声音总在催促你、打压你,但你要知道这其实本不是你的声音,而是那个焦虑的、总是不满意的父母。因为听得太多,最终这个声音慢慢地内化,成为了你自己的声音。于是你不再需要他人的鞭策,你自己就学会了主动地打压自己了。
当你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你需要做的并不是去抱怨父母、指责父母,因为他们也是这样成长的,就和你一样。而你如果不多加思考和改变,你也会自然而然成为这样的父母。
你需要做的是重新养育自己。你,不再是你,你是你自己的孩子。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母亲,你经历了两三个月的孕吐,长达十个月的孕期,你冒着生命的风险,千辛万苦地把他生出来,听到了第一声哭喊,生命从虚无变成真实。此时此刻,你希望他怎么活?他的人生应当是什么样子?是一刻不放过自己的那种焦虑,还是心平气和地快乐度日?是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还是成为这个世界的傀儡?你是希望他快乐,还是希望他成功?你是希望他健康,还是希望他给你带来荣耀?
你希望你的孩子如何,你就怎么去养育你自己。换掉脑子里别人的声音,换成你自己发自内心的声音,然后跟随这个声音去生活,变成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