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三课的学习,其实感觉比前面两节课要灵活一些了。就是能渐渐找到自己学习的节奏。但是结合每晚的健身以及家务的整理还是会有一种比较疲劳的感觉,而且有一种休息不过来的感觉。这是我需要调整的地方。
关于L3,主要涉及到的是时间的管理。其实对于时间,我总是能记起那句话: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的确是这样,只要你设定了合理的可达成的目标,加上执行,就可以完成。
不过关于时间的利用,我们还是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这节课就涉及到了时间利用的管理循环模型。
时间管理循环涉及到了三个步骤:计划——记录——分析。
首先时间应如何计划呢?将时间与任务相匹配
1.我们应对时间进行分类,同时明确任务的类型。
时间可以分为:可支配时间(用于核心任务)
非可支配时间(用于非核心任务)
碎片时间(休息)
2.任务的类型可以用一个坐标轴进行区分:重要程度为纵轴,紧急程度为横轴。
我们最先做的应该是重要又紧急的事情。
3.对于自己的任务完成的程度,我们也有一定的可评估的体系。以效能为标准,分为高效能、中效能、低效能和无效能。
其次,应对时间进行记录。
利用时间记录清单。将每一天进行的事件、事件的始终时间,以及产出的结果和情况以及原因及反思列出。
这里涉及到了注意力保护法则:
1.减少时间的切换
2.主动休息
3.主动与他人连接
最后,要进行对时间的分析。
时间三问包括:
1.我的可支配时间是否大多用于完成高效能产出?
2.我是否有效的保护了注意力,使其保持在健康水平?
3.我十分既不过分疲惫,又完成了很好的产出?
面对时间的管理,我们应遵从这样的循环。
同时注意斯多葛哲学的控制二分法加以辅助。
即面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我们应从困难的问题入手。将事情分为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从而减少命运无常对自己内心认知的影响。
关于时间的利用,我试过用时间利用清单进行记录。得到的反馈意见是
1.时间记录清单中有很多低效能和中效能的,原因和反思需要做好。有时候效能高低的确定仍然不是很明确。
2.每天的工作事情比较琐碎,常常是突然就会来一个工作。面对不确定的工作的安排,自己没有梳理出来主线任务和支线任务,因此容易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