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教学设施,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更加宽阔发展道路,随着国内家庭经济水平,精神诉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转变教育观念,不再满足于体制内的传统教育模式,希望通过国际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这几年,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连年攀升,低龄留学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从幼儿、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际课程,为未来留学规划做准备的家庭越来越多。面对这些“抢跑”对手,初中才读国际课程,准备留学的学生还有升学竞争力吗?
答案是“有!”
这些学生比起从小就读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存在一些方面的短板,但这些短板并非无法弥补,先来了解下初中才接触国际课程的这几个弱势吧。
体制内学校的英语课侧重于词汇,语法方面的教学。一切学习都以向更高的成绩看齐,很少训练学生的实际英语英语能力,这必然导致学生走向“哑巴英语”,即使你的孩子能在体制内英语测评中考99,也不代表他能使用英语流利交流。
从小接触国际课程的学生早已经习惯了全英语的课堂学习模式,熟悉了国际课堂环境,能用英语流畅表达自己的的想法,观点。先不说学习能力如何,至少这些学生放在以后的国际课堂上,能够听的懂老师在讲什么。
以英国为例,英国与中国采用不同的教育体系。可能有些家长会说,英国数学课嘛?很简单!初中学的知识我孩子小学就学过了。千万不要高兴的太早,不同的课程体系自然存在差异,你只看到小学就会算英国初中题,但也有中国高中生才能读懂的英国初中题。比如英国初中阶就学向量,高中就学微积分,这都比中国提前好几个年级。
另外中英教育学制的不同使学生在年龄和学级不能完全贴合,拿着中国学制去套英国的课程内容显然不合适。
对于一直学习体制内课程的学生来说,不熟悉国际课程课程安排,不了解国际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无疑非常被动。
体制内课堂老师主导,上课以老师宣讲为主,学生很少有自主讨论,发言或者参与动手实践的机会。课后布置的作业不是抄写就是背诵练习,限制了学生主动发展探索,表现自己的机会,努力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听话、懂事的乖小孩。这样的学生习惯了接受并服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老师家长禁止的事情绝对不会做,但也不会主动去做些什么。
而国际课堂一直主张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由老师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自由讨论。课后作业的形式也比较多样,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或者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单一VS多元。习惯了接受喂养,再让他做课堂的主人肯定会无所适从,这种不适感会非常影响以后的学习效果。如果要进入国际教育,就一定要改变这种被动学习的思维和方式。
罗列了这么多短板,有些家长也许已经倒吸了一口凉气,难道真的为时已晚?
不不不,先别急着否定自己。下面要讲到的初中孩子的这些学习优势,有机会帮助孩子突破短板,拿到英国名校“入场券”
不同阶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优势,英伦云初中按照英国国家课程大纲,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最大化的发展学生的优势,抓补短板,同步英国KS3课程,提高留学竞争力。